這個時候就算是贏允也知道了,這個李航的意圖。
讀書識字麼?
識字率是一個很可怕的玩意。
早在玩維多利亞的時候,李航就見識過大清果的識字率不足百分之十開化的困難程度。
這裡說的開化也不是說什麼蠻夷學禮儀,而是指的學習現代的科技。
這種開化速度就很慢,因為大家都不識字。
正所謂書同文車同軌,這年頭一統了之後,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鋪開這個學習。
這年頭最大的麻煩在於學習是耽誤勞動時間,並且還有一個坑爹的讀書的費用在裡頭,一旦真正的費用起來了,估計沒有大量的錢,是搞不定的。
尤其是那些古文典籍,要學會這些還得要錢的。
“我們現在還得整理出來常用的兩千字的文字,用來給他們進行學習,大約一兩年就可以學會讀書人字,大約每天一個時辰這樣安排就行了,不求他們能夠熟讀古文經書,只要求他們能讀書認字,能做好加減乘除就好了。”
這就是李航對他們的最低的要求。
這些給一般人時間去學習他們也沒有資料,但是如果跟著這些農桑的書開始下去,他們那些書生勢必要在一個村子裡待一陣子,這個時候甭管他們多麼的不情願,在村子裡能夠開一個私塾的話,只要能夠教出來不少的識字的兒童,就一樣可以領取獎金,這樣的話下鄉教學,這就非常的簡單了。
畢竟如果只是讓他們下去宣傳一個農村種地的方法,這未免有點浪費,所以只要開一個私塾,能夠讓這些小孩子讀書識字,也可以讓朝廷給他們撥款一點,這就當成是教育基金了。
這種政策在李航看來那是想當的實用的,在這個古代的人未必會願意用這政策,因為這是用國家的錢在補貼教育。
這樣子的政策在現代人看來絕對是一個好政策,但是在古代,這種做法其實很危險,因為在這種年代,這種需要到基層去執行的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靠著這些世家和一些地方豪強在進行執行。
如果這種政策是要削弱他們的,那麼這就很難執行下去。
“這個恐怕很難。”就連贏祿也知道這事情的難度,可是他也沒有辦法戲說,因為這種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細說。
“這個沒有關係,我會現在我的封地內進行測試先,還要看看在我的這塊小地方能不能推行下去,如果推行下去了,我們就可以開始上報朝廷!這就叫做試點!”後世的這種經驗其實不算是什麼很麻煩的事情,後世這種試點其實就是用來進行一些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政策的,這種推行也是小範圍的進行實驗。
李航現在只是想要藉助這種政策,用來推行奪權而已,至於說能不能在其他地方進行推廣,李航也懶得管。
只要說讀書識字能給人帶來好處,讓他們真正的看得到的好處,他們就一定會去做。
一旦畝產能夠上漲個百來斤,他們估計死活都想要讀書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