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女人看到她水桶裡活蹦亂跑的魚,低聲問道:“這魚怎麼賣?”
顧時初在供銷社裡就瞭解過物價了,於是回答道:“八毛一斤。”
“這麼貴?供銷社裡賣的才五六毛一斤!”中年女人驚訝地說道。
“供銷社要肉票,我這不用啊,當然要貴些,況且我這魚長得多好,肉肥骨少!營養價值又高,最適合家裡老人小孩吃了。”顧時初推銷道。
中年女人有些猶豫,喃喃道:“這也太貴了……能不能便宜點?七毛一斤?”
顧時初斷然拒絕:“不行!我這魚不愁賣。”
中年女人見她拒絕得這麼堅定,只得咬了咬牙,說:“那給我稱條小的。”
顧時初便找隔壁賣菜的借了稱來稱了一條魚給她:“五斤三兩,給我四塊兩毛就行了。”中年女人肉疼地付了錢,提著魚快步離開了。
剩下的幾條魚顧時初也沒用多久就賣掉了,她還從伴生空間裡拿了之前她採摘的木耳、香菇等山貨出來賣,這些東西都是耐放的,因此也很受歡迎,沒過多久,顧時初就掙了快一百塊。
有了錢,她立刻就從賣家變為買家了,這黑市裡賣的東西還挺多挺雜的,顧時初一個攤子一個攤子地看過去,看到想買的就買,出手乾脆豪爽,於是一時間大家就開始跟她推銷自己的東西。
“有瑕疵的布,大兄弟要不?”一個二十多歲的男人拉住顧時初的胳膊,低聲問道,“只是顏色染得不好,不妨礙用的,還是藍色的,做衣服很耐髒、耐穿。”
顧時初停住腳步:“拿來看看?”
年輕男人便把她拉到一個隱秘的角落裡,給她看布。
顧時初看了看,這些布果然染色染得不好,圖案都暈染了,不過使用是完全沒問題的。
顧時初雖然想穿得好些,但她空間裡的不用能,而她只有計明濤給的那張布票,完全沒辦法買到足夠的衣服或布料,因此她不得不入鄉隨俗,買這些瑕疵布自己做衣服。
“怎麼賣?”顧時初問。
“兩塊一尺!”年輕男人說道。
“這也太貴了!還是瑕疵布呢,又不是正常完好的,就不能便宜些嗎?”這回討價的輪到顧時初了。
年輕男人翻了個白眼:“兄弟,這不要布票啊,你還想怎麼便宜?我拿出來賣可是冒了很大風險的。”
顧時初無語,只覺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回輪到別人拿這話來懟她了,講價無果,她只得按兩塊一尺的價錢買了四尺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