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古代的封建王朝裡面,除去開國皇帝,能做出豐功偉績的帝王,鳳毛麟角。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權力的不足。
按理來說,一個王朝的帝皇,應該是整個王朝權力最大的人了,說一不二,但事實上是,大部分的帝王都被朝中大臣所把控,根本做不出什麼大的動作。
皇權和臣權,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相互遏制,你爭我搶的狀態。
皇權強大,臣權自然就會變得弱小,反之也是一樣。
開國皇帝之所以個個雄偉,就是因為,在那個時候,皇權處於一個頂峰狀態,一旦帝國建立,開始文治,那麼皇帝的權利就會被一步步地壓縮,蠶食。
能在王朝中期重新聚攏權利的皇帝,無一不是雄才大略之輩。
就如同永樂大帝朱棣,或者擁有太師輔佐的崇禎大帝朱由檢。
而其他帝皇,或多或少都被朝中勢力所把持,或者是文武大臣,或者是宦官之類。
朱厚德也是如此。
崇禎之後百年,明朝再次恢復了文治的狀態,並且沒有了北方侵略者的壓力,文治更加鼎盛,幾乎達到了宋朝當時的情況。
錦衣衛的大統領都必須由文臣來擔任,文臣的權利可見一斑。
而皇帝在這種狀況之下,其權利自然會受到極大的壓迫,從今天的早朝上就能看出來,一旦牽扯到文官團體利益的時候,議題只能暫時擱置,朱厚德也沒有什麼辦法。
所以在太孫少保這個重要職位的人選上面,皇帝只能出一個下策。
他跟周松兩個人,演了一場苦肉計。
周松不知好歹,對皇帝步步緊逼,一定要他定下人選,皇帝震怒,恰好,高賢符合他們所要求的所有條件,於是直接把高賢確定為太孫少保。
當群臣準備出言反對的時候,周松再次搶先,表達異議,皇帝直接藉著怒意,把周松趕出太和殿,重打五十大板。
在這種情況之下,不會敢有人站出來了。
因為站出來也沒用,一品大員都被打了,他們絕對會受到同樣的待遇,而且還沒什麼好說的。
於是高賢就這樣被定了下來。
一國帝皇,想要任命一個沒有實權的三品官員,都需要演戲才行,不得不說,朱厚德這個皇帝做得真是有些悲催。
可是朱厚德為什麼非要讓高賢來擔任這個職位呢?
高賢向朱常樂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朱常樂笑了笑,說:“最近大半年的時間,因為保定府的事情,皇爺爺已經是煩不勝煩,最終在群臣的壓力之下,只能選擇把你從保定府調出來。”
“這件事情,很讓皇爺爺生氣的。”
話說到這個程度,高賢也明白了。
其實說白了,皇帝選擇高賢,就是為了出一口惡氣啊。
你們都不待見高賢,你們組團起來逼迫我,讓我不得不把高賢從保定府調出來,那好,我就把你們最討厭的這個人,安頓在你們最眼紅的位置上面。
就問你們氣不氣?
“也就是說,陛下他老人家讓我頂上來,其實就是想噁心噁心那群文武百官是吧?”高賢摸了摸鼻子,感情勞資其實就是一個攪屎棍?
“呃...也不能這麼說,皇爺爺他還是非常欣賞先生的才學的。”朱常樂連忙說道。
高賢沒再繼續問下去,對於一國皇帝來說,什麼人才沒見過,肯定不可能是因為高賢的學問才選擇他的。
不過也無所謂了,他此次來順天府,最在意的還是皇帝的態度,只要朱厚德沒有拋棄自己,那麼他跟家人的安危,就暫時不必非常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