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和趙雲身後,是一位青年武士,他身穿著普通衙役的服飾,腰上彆著一把環首刀,人倒還是挺英俊的。
“壯士走好!”
諸葛亮看著這個衙役打扮的男子離去,手上握著蔡小姐給的頭釵,若有所思起來。
“軍師,我們還是快回去吧!”
諸葛亮點了點頭,但眼中的卻還是有著一抹憾色。
這不知道徐庶是生是死,還真不好過呀!
“走罷!”
諸葛亮一步上了漁船,在船伕的划槳下,小船緩緩的駛離了江岸。
漢江乃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加之正在豐水期,小船倒是搖曳個不停。
諸葛亮看著岸邊那座隱隱約約,越變越小的城池,心裡暗暗想著: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可以為主公多爭取些時間罷!
到了江岸的另一邊,早有一伍軍師在等候著諸葛亮了。
踏~
諸葛亮從小船上躍了下來,看了一下四周,發現一個人都沒有。
這主公派人來接自己,怎麼會只派一伍人來?
這倒不是諸葛亮耍大牌,而是之前劉備一直是派很多人來接自己,有很多次甚至親自前來。
這前後的反差之下,便有異常了!
“漢子,這樊城可是發生了什麼事?”
領頭的是一個伍長,臉上有著一道猙獰的傷疤,看起來倒是十分威武。
“稟告軍師,聽說是許都那邊來了詔書,主公領軍士去接旨呢?”
詔書?
諸葛亮眉頭一皺,對於劉備沒帶人來接自己的原因也知曉了。
劉備何人?
中山靖王之後!
額,反正是他自己說的,他說是,那就是了!
劉豫州(劉備官職豫州牧),號稱為漢平天下,自然對漢獻帝的詔書得像親生父母一樣對待,領個詔書,帶全軍去領旨,倒也是不稀奇。
事情是稀奇是不稀奇,但這聖旨本身,卻是讓諸葛亮連皺了幾個眉頭。
這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