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山看著張氏,那個,咱們家這麼有錢嗎?
他怎麼不知道呢?他以為自己媳婦手裡是得留下一點養老錢,但也不會太多,畢竟,他們家算是暴富,而且還沒暴富一年呢。
那最多留下二百兩,夠他們兩個能吃喝不愁到死了。
可是他看看這兩家人口,一共十幾個人,他就覺得不對,難道不是兩百兩,難道是五百兩?
不怪他,這輩子也沒接觸過什麼有錢的生活,自然不敢想的太多。
而老太太就大氣的多了,看著身後的兩家人,她很滿意。
這次去買下人,她也沒什麼經驗,但是不要緊啊,這跟著的鄭嬤嬤是有經驗的。
這點事情若是看不明白,那在宮裡能呆這麼長的時間嗎?早就不知道在哪埋著了。
她給出謀劃策,不能但買,這單獨買的下人不好控制。
畢竟,你要是買年紀大的不划算,不僅力氣不夠,那也不能在你家裡幹多少年的體力活,最終你還得給養老。
說到底,你要是找心腹嬤嬤,那買個有見識的婆子不錯,但是林家那就是買人幹活的,這樣的就不合適了。
而另外一點,你買個姑娘,不管年紀大小的,這都不合適。
下人就是下人,除非是哪一天處到了那個程度,咱們可以給放了賣身契,讓她自己找婆家。
但是沒到那個程度,你若是不想換兒媳婦,或者給未來的孫媳婦添堵,不能用。
這麼一說,張氏都明白了。
她也是聽說過,這大宅門裡面的勾心鬥角的。
她家單純,不能出這樣的事情。就為了這個,那漂亮的姑娘她看也沒看一眼。
反而是買了家中人口齊全的,比如說其中一戶人家,據說是曾經在當官的人家中做過奴僕的,但是這個官員被查了,所以他們也被賣了。
這一戶人家,夫婦兩人三十出頭,這最大的孩子十一歲了,下面還有一個八歲的一個九歲的。
這樣就行,最大的孩子跟著自己的大孫女出嫁,那就算是陪嫁的丫鬟了。
年紀小了些,但是能防著寧松有什麼歪心思,這點張氏也想到了。
不是她不信任寧松,她是不信任全部的男人。
別看林大山跟自己一輩子了,那是他沒什麼本事,多少男人有本事了,那就琢磨納妾的事情了,這是前車之鑑啊。
然後剩下的兩個孩子也能幫著料理家務,他們娘三都在家裡,那洗洗涮涮的就夠了。
不過這一房的人,她準備直接給大房了。現在老大那邊缺了王氏,這一家人有見識,年紀也合適,正好。
而另外一家是七口,他們的情況又不同,這夫婦二人已經過了四十了。
這戶人家以前是農戶,後來沒辦法,自賣身當了奴僕,趕上那商人做買賣虧本,又將他們這家子老實人給賣了。
正好,農戶會種地啊,那夫婦二人跟著自己就行。
不僅能夠將這家裡的事情給料理好了,還能跟著看著地裡面的事情呢。
他們雖然不認識字,但是踏實也挺好的。
而他們家的大兒子和大兒媳婦,那就跟著老二他們那一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