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一九三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六)

“騎馬!”朱慈烺叫道:“凡諸事官,一律賜禁中騎馬!”

宮裡這麼大,要跑來跑去辦事得多花時間?而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劉若愚早就將維持朝廷、內廷需要的物件一一編號造冊,誰負責何物也都一一寫得清晰明瞭。甚至就連內官的撤退的路線都已經演練過了,很快就在宮中形成了一條井然有序的隊伍。許多逃散的宮人見這隊伍齊整,不自覺地就靠了過來,還以為是皇帝要出宮南幸。

劉若愚也不與他們客氣,指使他們搬些重物。

朱慈烺從內宮女官手裡拿到了玉璽,回到武英殿,快步上了寶座,對下面驚詫不已的侯方域道:“起草,封吳三桂為廣寧王,以山海關至廣寧三百里為廣寧國,照朝鮮例!”

侯方域早就準備好了紙墨筆硯,此時不免驚恐:“殿下!這是……”

“這就是聖旨!”朱慈烺抬了抬下巴:“讓他吳氏永保此國。”

侯方域一直以吳偉業為前車之鑑,絲毫不敢違背朱慈烺的意思,龍飛鳳舞寫了起來。到底是江南才子,一篇漂亮的封誥文書寫得古樸雅緻,文不加點就寫成了。就這還是他惦念父親,不知道東宮侍衛是否已經去詔獄將父親救了出來。

朱慈烺只帶了閔展煉一隊高手入京,保護自己安全。隨後潛入京師的卻足足有一個千總部,正是蕭陌統領的左軍千總部。他們入城之後即刻分赴各地,起出東宮庫藏的現銀,和重要人物,押送出京。另有一隊文士,以侯方域為首,跟在朱慈烺身邊,隨時起草文書。

除了封吳三桂為王的封誥,還有赦免崇禎年間文武大臣的詔書,以及天子南幸留都,著令文武官員南下隨駕的敕令。至於許多調撥軍隊的文書,因為不需要文辭斐然,便交給了其他秘書,一時間武英殿中墨香四溢,沙沙成韻。

“臣沈廷揚拜見殿下。”沈廷揚處理好了最後一波人事,進宮見了朱慈烺。

“此番能得五梅公襄助,真是大明之幸。”朱慈烺親自迎了下來。

他在外行軍打仗的這些ri子,京中沒有人執掌全域性。劉若愚能將宮中安排得穩妥,於外廷卻無能為力。諸位尚書雖然也都傾向太子,但絕不會為太子的事奔走,最多也就是暗中給些方便。

將五萬工匠分批運往山東,全靠沈廷揚盡心盡力。因為開始是說安置在江南,沈廷揚已經在江南置了許多莊子,結果朱慈烺改在了山東,沈廷揚便自己貼錢,又在山東找了不少地,將人運過去,乃至於用來安置的銀子都是沈廷揚的祖產。

“真是忠義能吏!”朱慈烺扶住沈廷揚的手臂:“陛下已經南幸,這算是最後一批了。”

沈廷揚道:“殿下,當年壬辰倭亂時,朝廷在天津廣設弓弩箭矢鋪子,火藥火炮鐵行,這些工匠若是棄之也是可惜。臣願散盡家財,將他們也一併送往登萊。”

朱慈烺喜出望外:“我早就在想這事,只是怕為難五梅公。”要給屬下壓力,但不能是過頭的壓力,否則很可能打擊屬下的辦事積極性,連能辦好的事都不辦了。沈廷揚能夠自己提出來,想來一定是有過度量的。

“只怕他們不走。”沈廷揚道。

京師的工匠都是在籍的奴工,等於是皇帝家的私產。天津那些工匠卻都是**人,誰都不能強迫。

理論上是誰都不能強迫,一般來說人在見到兩樣東西的時候總有商量的餘地。

一是銀子。

二是刀槍。

朱慈烺兩樣都不缺。

沈廷揚領命而出,隨他一同出去的還有一封著令天津守官徵調匠役的聖旨。朱慈烺看著一道道明黃聖旨,自己手持國璽,親自鈴印,終於有了重回當年掌控一方的感覺。雖然他還是沒想到該如何與自己的皇帝父親溝通,但決不放棄手中權柄已經是他心中的定計。

……

“只要朱室肯遜位,吾皇願封其長子朱慈烺為宋王,仿照杞、宋慣例,承襲宗嗣。”杜勳大言不慚地宣讀了李自成的條件,向王承恩解說道:“聖天子仁義寬厚,只要朱室退位,必然善待朱室,不管怎麼說,朱家也是承平三百年的天家嘛。”

王承恩知道大內已經在搬家了,自己的任務就是拖得一時算一時,嘴裡哼哼,問道:“那定王、永王呢?”

杜勳應道:“皆封國公。”

“坤興公主呢?”

“仍以公主禮送她出宮。”

“唔……”王承恩沉默良久,道:“且等咱家去問問陛下的意思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