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毛信,古稱羽激。最早是用二吳長的木簡為書小面插石習刁,以示事情緊急,展到了唐朝,便不用木簡了,只在信封上插上羽毛。雞毛信一般只用來傳遞緊急軍情。平常的事情是不會用到雞毛信的。
這道雞毛信形式的奏章已經被啟封了,王平安開啟看去。見奏章的尾部,用硃砂批紅,看筆跡是李世民批的。批覆很簡單,是命令軍隊大張旗鼓地操演,以示威懾。
再看奏章的內容,竟是突厥的軍情。奏章的內容很長,總結起來就是由於唐軍趁遼東秋收之際,出兵劫掠高句麗,使得高句麗鄉村的百姓都逃進了城去,鄉野無人。唐軍撤兵後,遼東附近的部落,都跑去趁火打劫,強佔高句麗的土地。
高句麗人都敢和唐軍對著幹,當然不會怕別的部落,待唐朝大軍撤退後,高句麗軍立即出兵驅趕跑來佔的的部落,由於那些臨近遼東的部落。都是各自為戰,並不統一指揮。結果幾場大戰下來,被高句麗人各個擊破,敗逃回了草原。
雖是敗逃,但部落裡的牧民仍舊搶到了大批的財物,在高句麗時還好。敵人都是高句麗軍隊,但一回到草原之後,各個部落便開始互相打了起來,你搶我的,我搶你的。
亂打亂戰予後,不少部落的牧民失了牛羊財產,冬季又快來臨,牧民們沒了過冬的物資,大亂便即開始,強大的部落到還好說,那些小部落被打散,牧民們只好南下。關,想來大唐碰碰運氣。
大唐對於這種事,向來處理得很有經驗,草原上越亂越好。各地守軍牢牢把住關口,不許牧民入關。但是大唐在關外也有州縣呢,這些州縣卻是擋不住成千上萬的牧民衝擊的,牧民深怕熬不過去這個冬天。為了生存,只能拼命一搏,進攻這些關外的州縣。
結果好幾個州縣的周邊被劫掠,所幸牧民沒有統一的指揮,又不擅長攻城,所以在這道奏章來之前,尚無城池失守,但情況卻也不妙。
邊關的事態從東向西展,冬天越近,牧民們奔襲的度越快,為了能熬過這個嚴冬,他們只有不停地去尋找,去劫掠那些尚沒得到訊息的村鎮,所以他們必須要比唐軍報信的人跑得快!如此一來,從東往西打過去,結果弄得邊關各地,均皆吃緊。
這道奏章就是說這件事的!
王平安看罷,心想:“牧民這種劫掠方法,可不就是游擊戰術麼,哪裡弱就打哪,打完就跑,打完就換地方,絕不停留,想追他們都追不上!”
他又看向李世民的批覆,點了點頭,這個批覆好。讓邊軍大張旗鼓地操演,說白了就是嚇唬那些遊散牧民,讓他們不敢靠近城關,這些牧民雖然英勇善戰,但畢竟都是戰敗的人,又有即將到來的嚴冬所迫。必不敢在哪個地方多待,一旦看到唐軍有準備,他們只能離開。
找出一張紙,他準備先給批覆打個草稿,然後等李治來了,讓他往上面抄寫。提起筆來,面對這種情況。自己竟想不出更好的處理方法。李世民的批覆已經近乎完美了!
拿著筆,想了半天,他這才做了個批覆,這個批覆屬於李世民批覆的補充。
突厥或其它部落的牧民,從東向西流竄,度極快,但是必不會長久。在嚴冬到來之際,他們定會在一個地方停下來,無法再前進,而前面的牧民停下來,後面的牧民也便不會再往前走。而這個地方一定是比較富饒的,否則牧民們也不敢冒著凍餓而死的危險,留在此處。
越來越多的牧民停留在此處。在嚴冬的逼迫下,肯定會鋌而走險,對這地方的州縣,進行大規模的攻擊,這時候牧民就不會再亂打一氣了,會出現領,帶著他們打。
那麼,這個,地方就應該是唐軍集結的地點,各地邊軍應該提前預測出這個地點在哪兒,從而提前做準備。
王平安寫完這些後,又想了半晌。提筆再寫。如果不能準確預測也沒關係,可以先在一地準備好。然後引導牧民們去,這個地方越往西越好,這樣可以讓牧民多趕路,待到了地點,牧民已經人困馬乏,如強弩之末,這時唐軍便可以逸待勞,將他們一鼓全殲,或者收服!
寫完批覆之後,王平安大是得意。自己這個補充批覆,補充得相當好。大有決勝千里之外的手段,自己也算是諸葛亮一級的天才了!
將墨汁吹乾,他又開始看下面的奏章,逐一批覆。
過了不大會兒,有小宦官送上來茶點,讓王平安充飢,王平安吃了不少,吃完了接著批,李治的工作。他一個人全包了,非常的認真負責。
批了將近一個上午,這才將奏章全部批完,又等了好半天,到了中午時分,李治這才姍姍來遲。
李治進了崇賢館,見王平安在等他,咦了聲,笑道:“無病,你今天倒來得早,吃了飯沒,咱們一起吃吧!”
王平安心想:“還早啊,這都中午了。”他站起身,給李治行禮,笑道:“來了有一會兒了,還沒吃飯。臣特地等著要和殿下一起吃呢!”
李治非常高興,他到了桌前,見到那麼多的奏章,臉色又苦了下來。道:“這才幾天功夫,就積瞭如此多的奏章,這得批到啥時候去啊!算了,咱們還是先吃飯去吧,等吃完了飯,眯個午覺,養足了精神,再來批這些勞什子!”
王平安心中嘆氣,看他的樣子是網起床,這就要吃飯,吃完了飯,然後再睡,,好生活啊!
他衝李治笑道:“這些奏章臣都已經批覆過了,沒往上面直接寫,打了個草稿,殿下你往上面抄就成了!”說著,他將寫好的幾張紙,遞給李治。李治大喜,笑道:“好啊,還是無病你體貼孤,知道孤最不喜歡看這些勞什子的玩意兒。那咱們等會兒再用膳吧,待孤先抄完這些,下午就沒事了,咱們出宮去玩耍。”
他坐到桌後,按著順序,逐條抄錄。王平安則站到一旁,給他研墨。
只抄了幾道奏章,李治便不耐煩起來,道:“無病啊,要不然你學學孤的字型吧,以後再批奏章的時候,用孤的字型,直接往上面寫就成…用尋孤道道的抄。這也太麻煩了!”王平安呃了聲,道:“這,”這有點不好意思吧,我替你批覆奏章。已經是犯規矩了,要是再按著你的筆跡來,那別說皇帝了,光是朝廷裡的大臣們,就得炸鍋不可!
李治還以為他是怕學不好自己的筆跡。指著自己在奏章上批覆的字。道:“你看,孤的筆跡很好學的,都是正楷,不用費你多少力氣,練上幾天就能練好的!”
王平安搖頭道:“這個不太好吧。皇上知道了,會責罰臣的!”
李治想了想,道:“那倒也是!”他低頭去看草稿,又抬起頭來,指著草稿,道:“無病你看,這些批覆有的長,有的短。長的容易出破綻,孤來照抄也就是了,這些短的,只有幾個字的,你來寫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