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微服私訪
百姓們聽到王平安的呼喊,都停下腳步,向這邊張望過來。那個年輕的百姓道:“只是要討口水喝,並不是來抓咱們的。我就說嘛,又沒犯王法,抓咱們幹嘛!”
年老的百姓卻道:“管你犯沒犯王法呢,說抓你就抓你,當官的哪有講理的!”
百姓們一起點頭,都小聲道:“對,當官的哪有講理的,講理的能當上官麼!”
嘴裡這麼說,可卻沒人再敢動地方,深怕得罪了當官的,只能等著王平安他們過來。
王平安奔到近前,下了馬來,衝百姓們拱手笑道:“老鄉們辛苦了,你們來這裡是打水的啊,家中無井?”
百姓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上來搭話,他們都沒和官員們打過交道,就算是小吏也沒見過幾個,最多也就是小吏們來催糧,對他們橫眉立目一番。能和他們和顏悅色說話的官員,他們從出生到現在,連半個都沒見過!
車四通緊跟著就到了,見百姓們愣著不動,他大聲道:“這位是本州新任刺史王大人,爾等小民還不快快見禮!”
百姓們雖然不瞭解官場,但刺史是本州最大的官,他們還是知道的,聽說這少年是大官中的大官,把他們嚇得盡數跪倒,不停地給王平安磕頭,高聲叫著青天大老爺,大老爺饒命。
在百姓心中,見了大官不磕頭,那就是犯了王法,而犯了王法就得被抓去幹重活,別的地方咋樣不知道,反正慶州就是這規矩。
王平安回頭看了眼車四通,心想:“帶著這些人,我怕是什麼也問不出來,想要體察民間,看來還得靠微服私訪。唉,怪不得從古至今大官都愛搞微服私訪,不是他們吃多了想消化消化食兒,實是不微服,就真是啥也訪不出來啊!”
王平安伸手去扶百姓,道:“起來吧,起來。本官有話要問你們。”他讓百姓們都起來,看著他們身旁的水桶,問道:“這條河叫什麼名字啊?”
百姓們還是誰也不說話,都等著別人說,誰也不敢先吱聲。
車四通怕王平安不快,反正要是依著以前季刺史的脾氣,他要是問誰話,誰不回答,那季刺史肯定是要不快的,說不定就要發脾氣。他道:“回王公的話,這條河名叫大良河,離這裡兩裡來地,還有一條小良河,這是咱們慶州最大的兩條河了。”
王平安哦了聲,記憶中沒聽說這兩條河,唐朝的地理和現代有很大區別,就連黃河還改過無數次道呢,莫說大小良河……別說河了,就是慶州是現代的哪裡,他都不知道。
他走到橋邊,見這一座木橋,年代已經很久遠了,但保養得還湊合,起碼能走人,看樣子還能過馬車。他慢步上了橋,衝下面招手,道:“老鄉們,請上來說話。”
車四通忙對百姓們一瞪眼睛,小聲道:“刺史大人問你們什麼,你們就回答什麼,不許亂說話!”
狄仁傑在旁嘿了聲,道:“還亂說話,他們都被你嚇得說不出話了!”
車四通官位高於狄仁傑,可卻半點不敢擺長官的架子,忙陪著笑道:“是是,是本官不對,狄大人責備得對!”
狄仁傑笑道:“我可沒有責備你,要責備也是我大哥責備,哪兒輪得到我啊!”他和邱亭軒並肩上了木橋。
車四通無可奈何,心想:“長安來的,都是大爺啊!”搖著頭,他也上了橋。
百姓們心裡哆嗦,腿腳也不利索,跟在官員們的後面,又回到了橋上,手裡還提著他們的水桶。
王平安看著橋下,一指河水,道:“老鄉們,你們取水為何在橋上提啊?是不是因為岸邊提水太費力氣了,我看河堤有坡度,桶入水後提上來,怕是要撒出不少吧?”
百姓們又不敢說話,王平安見狀,只好一指那個年紀最大的,問道:“你說說,是不是因為這個?”
年長百姓只好硬著頭皮說話了,他道:“回大人的話,這大良河的河水深岸又高,所以站在岸邊打水,確是不好打,但站在橋上就不一樣了,能提上滿桶的水。小人們結伴前來,帶一根繩子就夠了,比站在岸邊打水還要快的。”
那個年輕的百姓忍不住了,壯著膽子道:“河邊是斜的,站在岸邊,人容易滑下去,要是水性不好,會淹死人的!”
王平安啊了聲,這才明白,心想:“對這種站在橋上提水的事情,以前還真是沒研究過,要不是親眼所見,光憑想象,連想都想不出這種情形來。”
他又問道:“平常吃水困難吧?那你們澆灌莊稼,也只能這麼個提水法?這一天也澆不了幾畝地啊!”
百姓們一起搖頭,年長百姓苦著臉道:“哪裡能澆幾畝,能澆個幾分地,就不錯啦。還得靠老天爺下雨才成。”
王平安想了想,道:“今年怕是要有旱情,河水的水位會更低,你們提水更吃力了。對了,這大小良河有沒有乾枯過,出現過露出河床的事嗎?”
年長百姓道:“那倒沒有過,從沒見這河露過底兒,多旱都沒有。不過,要是雨水多時,這河水卻是經常漫出來。”
“水災,會淹沒農田住房?”王平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