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個人看馬,剩下的人進城,歐陽利揹著王平安跳上城牆,直接就進了城去,其餘的歐陽兄弟護衛在側,直奔縣衙。
並沒碰到什麼意外,幾人到了縣衙之外,王平安等在後衙的小巷子裡,叫歐陽利去找人,先不找邱亭軒,而是去找安山大,做這種隱秘的事情,還是得找隱藏在暗地裡的人才最好。
歐陽利潛入縣衙,過不多時便回來了,後面跟著安山大。
安山大一見王平安,連忙上前行禮,道:“王公,您怎麼來了,要是有什麼吩咐,您只要叫一聲,小人就過去見您了!”
王平安擺手道:“非常之事,自不能以常理對待,如果我叫人來找你,一來事情有可能說不清楚,二來我也想親自看看,吳王到底怎麼了!”
安山大心裡明白,王平安這麼大半夜的跑來,肯定就是為了李恪的事情,而李恪這些日子確實反常,而且是反常得讓人目瞪口呆!
小巷子裡很黑,歐陽利和幾個兄弟都站在巷子口,小巷子裡只有王平安和安山大兩個人。王平安目光閃爍,問道:“安兄,你是不是失寵了,可是平常在言談之中露出了馬腳,以至於吳王不再信任你了?”
安山大稍稍沉默了片刻,搖頭道:“小人處事很謹慎,並沒露出什麼馬腳,吳王也沒有對小人疏遠,只是……”他頓了頓,這才道:“只是從昨天開始,吳王的身邊出現了不少的高句麗人,行事詭秘,不和小人還有別的侍衛接觸,而小人向吳王問起,他也並不回答,還吩咐小人離那些高句麗人遠點兒。對於這些,小人也是摸不著頭腦,搞不清原因!”
王平安嗯了聲,又道:“那些高句麗人是怎麼回事?他們是吳王從高句麗買來的?這可是大事,你身為心腹手下,是不知道此事?還是知道了,沒來得及向我報告?”
他這麼問話,其實就有懷疑的味道在裡面了,信是邱亭軒寫的,連邱亭軒這個不喜歡攙和事兒的人都知道了,為什麼安山大卻不向他報告?難不成安山大又反水了,想要做兩面派,左右逢源?
安山大嚇了一跳,連忙解釋,道:“王公,您可千萬不要誤會,不是小人不向您報告,而是這件事情太過蹊蹺,小人沒有弄明白之前,不敢向你稟報,怕弄錯了,反而把事情搞大!”
王平安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你且細細說來。”
安山大答應一聲,把事情從頭到尾的說了出來,不過有些事情他也是糊里糊塗的,所說得並不多清楚,其中關鍵之處,乃是他的猜想。
李恪自從被王平安狠狠地修理了一通之後,老實了挺長時間,甚至在腿傷未好之前,連縣衙都不出,頂多是在後花園裡轉轉,權當散心。等他的傷病都好之後,李恪便開始出去轉悠了,但卻也從不去人多的地方,從不管邱亭軒的事,也不和當地百姓來往,只是在無人的樹林裡,打打獵什麼的。
對於一個王爺來講,這樣的活動已經是很低調了,如果再低調,那就形同被軟禁了,莫說王平安不敢軟禁他,就算是李恪再怎麼“好脾氣”,也不可能接受只待在衙門裡,望著四方天的!
時間長了,自然人人都把李恪的行為當成了“正常”的,沒人再關注他了。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李恪竟然開始喜歡起高句麗的東西來,翻看有關高句麗的書,聽高句麗的小調兒,等等。
李恪剛有這種行為的時候,安山大感到有點奇怪,李恪被高句麗的“奸細”射傷了大腿,應該是恨高句麗入骨才對,怎麼反而對高句麗的事情感起興趣來了?這不合常理啊!
安山大又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李恪對高句麗的事情,也就僅限於此了,沒有別的什麼更加反常的舉動。一來二去的,他也就習以為常了,不再當回事兒了!
可就在昨天,突然間縣衙裡來了一大群的高句麗人,有美女,還有整隊的樂師!安山大大吃一驚,趕緊去問,可李恪並不回答,只說是自己喜歡高句麗的舞蹈和音樂,所以才讓人採購回來的,還讓安山大不要去那些高句麗人接觸,諸如此類的。
這件事情由於是突然發生的,安山大驚駭之餘,來不及反應,只能靜觀其變,所以這才沒有第一時間向王平安報告,反而是邱亭軒搶先一步,給王平安報了信兒,倒不是安山大反水了!
王平安聽罷之後,皺起眉頭,在小巷子裡面來回踱步,分析這件事情,還時不時的看向安山大,而安山大隻好硬著頭皮等著,不敢吱聲,更不敢打擾。
王平安心想:“這就是在李恪身邊安插探子的好處了。如果沒有安山大,那李恪喜歡高句麗人的事情,那是怎麼查都查不出原因的,當然現在也查不出原因,但好歹知道了方向。李恪沒有派人去過高句麗,那麼為什麼高句麗人會突然到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了!”
考慮了好半天,王平安才道:“安兄,要是照著現在的情況看,說明吳王沒有派人去過高句麗,而且高句麗現為反叛的番邦,派人去那裡,又帶回這麼多的人來,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這是按著常理推,推不出來,那麼反著來推,說明是高句麗主動送上門來的,而且是挺早以前的事了,要算時間,就是李……就是吳王開始喜歡看高句麗書籍那個節骨眼兒,那時他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安山大想都不想,直接就答道:“那時吳王最喜歡的事就是去林子裡打獵,並且常常一個人在樹林裡待著,看起來很灰心喪氣的樣子,不過自從他喜歡上高句麗的事情後,精神反而好了起來。”
王平安嘿了嘿,道:“那就對了,肯定是高句麗人主動找到他的。看來那個逃跑掉的高句麗刺客,就是那個俊男,他把太子和吳王有罅隙的事情,帶回了高句麗,而高句麗的小朝廷,想要利用這點!”
安山大在王平安問節骨眼兒時,隱隱就想到了這層,可由王平安親口說出來,他仍是忍耐不住驚駭。他道:“這……難不成吳王想利用高句麗人,借高句麗人的勢力?這可是大逆不道啊!”
“敵視儲君,本身就是大逆不道,想要利用高句麗人,只不是大逆不道之上,再加大逆而已,結果都是一樣的!”王平安哼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