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蘭一怔,有些不明白太后是突然想起了這事兒還別有用意,頓了頓後才答道:“還是老樣子,並沒有什麼起色。只是或許是病得久了,脾氣卻是越發古怪了起來。”
“劉家人如今也都沒剩下幾個了。”太后又嘆了一口氣:“當初看著還行的劉家,一轉眼便是衰落了下去。”
陶君蘭越發吃不準太后的意思。只是一味的附和:“是啊,誰曾想到會如此。”
“鄴兒如今已是端親王,劉氏作為端親王妃一直病著,著實難當大任。皇上也是有意重新給鄴兒娶個新的王妃。”太后說這話的時候幾乎是緊緊的看住了陶君蘭。
陶君蘭聞言,幾乎是忍不住的使勁抿了抿唇。神態也是有些維持不住——她留心到天后說的是“也是。”也是代表什麼?代表有這樣想法的不僅是皇帝,或許也是太后的意思。
陶君蘭見太后等著自己表態,只能勉強一笑,張了張口卻是發現自己著實無法昧著心意說這是好事。想了想卻是轉而替劉氏說了幾句好話:“王妃雖說久病,可畢竟是為了給王爺生養子嗣才落下的病根。而且,王妃沒病之前,也無甚過錯,這般的話卻是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是啊,是有些不近人情。可是有什麼法子?畢竟端親王府著實是一日不能沒有女主人的,你說呢?”太后仍是看著陶君蘭。
陶君蘭咬緊了牙。袖子底下的手卻是微微帶了幾分輕顫。
太后這是在逼她表態。
她想這裡頭必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否則的話太后又何至於如此逼她?眼下這個情形和局勢。又哪裡是給李鄴娶王妃的時候?
最終,陶君蘭只能繼續勉強的扯出笑容,道;“這事兒妾卻也是不知。妾這樣的身份,哪裡能做主這樣的事兒?
此時九公主終於是忍不住開口打圓場:“太后真是的,好好的說這個做什麼?再說了,眼下這樣的局勢,又哪裡是辦這樣事情的時候?就是太子的冊封大典也是往後延了。太后您縱疼二哥,卻也不能忘了大哥啊。”
九公主又是嬌嗔又是半真半假的抱怨,倒是一下子將氣氛緩和了過去。
八公主也開口道:“太后。拴兒還在外頭候著呢,您難道不想看看他?”
提起拴兒,太后的態度總算是緩和下來。笑道:“那我們趕緊出去罷。”卻是絲毫沒了方才那般的態度——彷彿一切都不過是南柯一夢,或是一場幻覺罷了。
陶君蘭落在後頭,卻是手腳冰涼,連汗水都是冷的。心裡更是說不出的複雜。
她心裡很清楚,太后提起這事兒,可不僅僅只是說說而已。正所謂空穴起風,未必無因。
劉氏久病,又做了那樣的事兒,太后不喜歡劉氏是在情理之中。或者說,當初她將劉氏做的那些事兒告訴太后的時候,就該猜到會有這一日。
只是那會子,她卻是沒想到,有朝一日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
如今李鄴成了端親王,又得了皇帝的信任,太后心裡也未必沒有要讓李鄴去和太子一爭高下的意思——甚至其實太后一直都是知道李鄴的志向。所以,在這個時候給李鄴找個合適的岳父作為後盾和支援,顯然也並不是什麼很讓人驚訝的事情。
若她是太后,她也未必沒有這樣的想法。
可是,即便是知道這些又如何?她心裡不也一樣是不樂意李鄴再娶了哪個女子進門?別說重新娶個王妃,只說再納妾什麼的,她都是不願意。
或許剛進府的時候她還想著要裝大度裝賢惠,可是現在,她卻是半點也不願意了。隨著時間越長,相處得越久,她就越是捨不得將李鄴分給別說。許是李鄴將她寵壞了,可是她的本心就是如此,無法更改。
說她小氣也罷,說她不懂事也罷。她如今最在乎的還是李鄴。至於名聲什麼的,卻是已經無關緊要的了。
她甚至是有些惶恐——若是李鄴聽了這話,會如何選擇呢?畢竟有個好岳丈,的確是能幫他不少的。而她能為他做的,卻是十分有限。
陶君蘭心裡清楚,她怕是又鑽進了牛角尖。可是這一次即便是知道,她也自己鑽不出來了。反而越想越是覺得不安,越是惶恐,越是害怕。
因了這事,接下來太后和別人說話,她卻是一句也沒聽進去。直到太后讓她們去皇后那兒請安,若不是九公主悄悄的拉了拉她的袖子,她這才回過神來。
出了壽康宮,九公主壓低聲音勸道:“太后也就是那麼一說,如今哪裡可能給二哥娶新的王妃?而且,劉氏那邊也得有個說法啊。你彆著急。縱然真娶了新人,難道又能越過你去?”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尋:若)
比奇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