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這麼多的事情,太后不可能一句話都不過問的。
“如今王府裡是誰在管中饋?”太后果不其然一開口第一件事情問的就是這個。
陶君蘭如實答道:“仍是我管著,只是我如今精神不濟,所以叫府裡幾位姨娘從旁協助。倒是也沒出什麼紕漏,實乃不幸中的萬幸。”
太后聞言也是鬆了一口氣:“沒出事就好。”這也是端親王府里人少的緣故,不然的話,哪裡有這樣清淨的日子?所以說,多納妾有多納妾的好處,少納妾也有少納妾的好處。
當初李鄴執意不肯納太多妾侍的好處,也算是體現出來了。
“劉氏的後事可辦妥當了?”太后又問起另外一件事情來。
陶君蘭點點頭:“都辦妥當了。應該是沒有什麼疏漏了。”
“劉氏的運氣也是不好。”太后皺了皺眉:“偏死在那個時候,連帶著喪事都不好辦。正因為如此,如今你才更要打點好一切。別讓人覺得端親王府太寒酸了,連個喪事都辦不好。”
雖說是喪事,可是場面太小了,也丟了李鄴的臉面不是?而且:“我聽說卻是不入西陵?這是怎麼回事兒?”
陶君蘭細細解釋;“這是王妃的臨終遺言。說是想和兒子合葬在一處,也省的孩子孤單單的。她這一番做母親的心意,王爺想著也是該體諒。便是準了。所以,這才不入西陵。”西陵算是皇室的墓園,除了歷代皇帝之外,皇家的人都是葬在那兒。按理說,劉氏也該葬入西陵的。不過因為她兒子還不瞞週歲就夭折了,所以根本就不能入西陵。所以連帶著劉氏也不葬入西陵了。
太后點點頭,感嘆了一聲:“可憐天下慈母心哪。”
陶君蘭也是有幾分唏噓。
太后也沒感慨太久,便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劉氏這麼突然沒了,倒是又得重新給端王物色王妃了。這年齡上就有些難辦。”
既然是要做王妃的,那太年幼的顯然不合適。可是這年紀大的卻又未必能讓人滿意。說句不好聽的就是——那麼大年歲都沒定親,怕是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是被人挑剩下的。
陶君蘭看太后一眼,心知肚明太后這是開始考慮要給李鄴續絃了。而且,太后的意思恐怕還是直接從外頭重新娶一個進門。
這事兒她不好發表意見,便是低頭不語。
倒是太后微笑著問起了她來:“陶氏,你是最瞭解端親王的喜好,你說他會喜歡什麼樣的王妃?”
陶君蘭的手指縮緊又鬆開,她心裡清楚這不過是太后在試探她罷了。卻是未必想要從她這裡得到什麼答案。
不過,太后既然張口問了,她若不答話卻也顯得不禮貌不識趣。所以,怎麼回答卻是成了個問題。
首先,於情於理她都是沒有這個資格去替李鄴選王妃的。更不必說她心裡願意不願意了。她真敢說出什麼實質性的意見來,只怕太后當場就會變臉。更會覺得這是她在算計什麼。
其次,她也著實不知道該給李鄴找個什麼樣的王妃。
猶豫一下,陶君蘭最後輕輕搖頭:“這事兒還得太后拿主意,我卻是不知道。若是選妾侍,我倒是還能插上嘴。可是這娶王妃,哪裡有我置喙的餘地?”
太后看了一眼陶君蘭,心裡微微點頭倒是還算滿意,覺得陶君蘭還算很識趣。不過想起劉氏的摺子,太后心裡又有點兒不痛快。那一點滿意更是被擠在了一邊兒。
陶君蘭任由太后打量,儘量做出一副低眉順目的架勢來。當然,其實她心裡頗有些不是滋味的。按著本心來說,她卻是不希望李鄴再娶王妃的。可要按照規矩來說,這事兒偏偏又是再天經地義不過的事情。
太后笑了笑:“我也不是叫你做主,只不過是讓你給些意見罷了。我手裡倒是有幾個人選,你幫我參詳參詳。”
陶君蘭一聽這話,就知道太后是早有準備了。只是她卻有點兒弄不太清楚太后的心思到底是什麼。選新王妃這事兒,她覺得就算該做,到底也顯得有些太急切了。
劉氏死了這才半年都不到呢!若真就這樣大刺刺的將新王妃提上來,那旁人怎麼看怎麼想?
猶豫片刻,陶君蘭開了口:
比奇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