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中央。
王默眼神深處迸發出了一縷特殊的色採,嘴角也勾起了淺淺的弧度。
他心中很清楚,這些歐美的觀眾大機率是被華夏那幫翻牆來到國際上評論的王八蛋給忽悠了,所以才做出蓋白布、聽嗩吶的事情。
畢竟論忽悠本事,十個西方人也比不上一個華夏網友。
再加上東西方文化風俗的不同。
在東方,蓋白布就代表著喪事。
而西方,白布卻在喜事、喪事中都很常見。就好比哪怕是結婚,西方都崇尚白色婚紗、白色簾子,送葬的時候也是白色居多。
因為白布在西方文化中代表著純淨、高潔。沒有華夏那麼的滲人。所以拿一塊白布搭在身上顯得也不是那麼突兀。
既然這樣,那就好辦多了。
王默心中有了主意,他伸手一招,便有工作人員送上來了一支古銅色的嗩吶。
他拿在手裡,對著全場微笑道:“看來各位的欣賞水平很高,一下子就選中了嗩吶這個樂器。在華夏有句話:百般樂器,嗩吶為王。所以嗩吶在華夏又被稱為樂器之王。”
聽到這話,西方觀眾眼睛變亮。
樂器之王?
哇!
夠帶勁!
可很快,他們就愣住了。
因為王默又道:“不過,其實嗩吶只能算是冷門樂器。”
啥?
嗯?
西方一眾人都聽懵了。
既然是冷門樂器,為何又是樂器之王?
這不自相矛盾嗎?
很快,就得到了完美的解釋:“為何嗩吶是樂器之王?因為在華夏的歷史中,嗩吶只會在婚喪嫁娶中出現,一把嗩吶吹一生,出生、滿月、高中、結婚、生子、去世……因為嗩吶並不是給人欣賞的,而是來營造氛圍、拉扯人生的。”
他只是簡單說了幾句,畢竟文化背景差距太大,說的再多,西方人也不懂。
但僅僅只是這幾句,許多西方觀眾還是聽得一愣一愣的。
還有樂器演奏的音樂不是用來欣賞的?只是為了氛圍和人生?
有點理解不了。
各種樂器不都是為了享受而創造出來的嗎?
王默並沒有給他們多少思考的時間,而是簡單說了一句:“接下來,我就會演奏一首《百鳥朝鳳》,讓大家感受一下。”
華夏網友一聽,露出瞭然的笑容。
“果然是《百鳥朝鳳》。”
“哈哈哈,默哥在嗩吶上開創奇蹟的曲子。”
“說的沒錯,有了這首曲子,我們才知道嗩吶也能吹出這麼歡快的曲子。”
“想當初在對戰十一國的時候,就是這首曲子讓所有人都顛覆了認知。”
“只是西方那麼多笨蛋蓋上了白布,默哥吹《百鳥朝鳳》是不是有點不應景?”
“肯定不應景啊,但你總不能真的讓默哥吹一首送葬曲吧?”
“嗯,也是……”
在華夏網友的議論以及西方觀眾的期待中。
王默終於吹響了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