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他們而言,從螢幕中,根據12顆衛星先後發射的位置以及偏離角度,就能大致揣摩出12顆衛星會到達什麼軌道,所屬什麼衛星行列。
比如,鷹醬的航空專家們很快就分析出,馬天的12顆衛星,大概是將處在130至150千米的超低軌道。
或許大家覺得,衛星高度越低,可能技術越簡單。
但是事實情況卻是,在超低軌道,也就是200千米以下執行衛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大家知道,地球有一個大氣層,大氣層90%的質量在30km以下,30km以上則逐漸稀薄,並且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密度急劇下降。
&n/s的第一宇宙速度飛行,才能維持在地球上空,所以就註定了,衛星的飛行不能受到很大的干擾。
如果衛星在超低軌道飛行,那就意味著將要面臨更厚的空氣,眾所周知,空氣越厚,衛星經過摩擦的阻力系數就越高,則損壞就越大。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衛星至少要在200km以上的高空飛行的原因,因為空氣影響較小,衛星更穩定。
&n至200km的超低軌道飛行,則需要考慮空氣摩擦的影響,越低,則越困難,技術含量越大。
早在2015年,很多國家就意識到了低軌道衛星的優勢了。
根據測算,如果衛星從650千米的軌道高度下降至160千米而保持穩定飛行,效能不變的情況下,雷達頻射功率需求會降低64倍,通訊頻射功率會降低16倍,並且光學孔徑直徑需求也會降低四倍。
也就是說,超低軌道的衛星,只要能正常運轉,它的通訊效率或是偵察效率,都是遠遠大於高軌道衛星。
&n以上高軌道飛行,不是不想去低軌道,而是做不到。
如今,天宇星海卻是輕而易舉做到了,還是非常低的130至150km,這不得不令關注的全世界航空專家們驚掉一地下巴。
“馬天怎麼做到的?還是隻打算飛不久就墜下來?”
“不應該啊,馬天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吧?”
“我不信馬天能實現130公里的軌道持久飛行!”
緊接著,一群專家們也開始對馬天這一發射衛星的高度表示了質疑,他們非常不相信馬天能做到在這麼低的高空飛行。
鷹醬已經用自己的低空飛行衛星開始捕捉下面的天宇星海衛星位置來求證了。
而直播還沒有結束,左邊螢幕的底部火箭推進器視角依舊是亮著。
馬斯克也是一直盯著,眼睛都沒眨一下,連右邊螢幕發射超低軌道衛星都沒關注。
在他的視野中,左邊螢幕的視角開始越來越低,並且肉眼可見得可以看到大陸的情況了。
馬斯克知道最關鍵的時刻快來了,這個階段,回收的火箭要啟動反推進裝置進行最後的精準定位著陸了。
讓他絕望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視角中,底部開始冒起了紅色火焰,而進步之城的樣子越來越清晰。
右邊本來已經黑掉的螢幕,也開始給了一個第三視角,看著天空中本來已經發射出去的火箭底部來到了進步之城上方,並穩穩降落在最初始發射的地方。
“完了!”馬斯克癱倒在自己座位,右手不經意得放在自己左胸口,他怎麼感覺自己的心有點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