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補能種地,儀器測的終究不準。
還是全都埋進去培育才是最好的測試。
畢竟,耕種是埋藏在這個農耕大國人民血液裡的民族基因。
月壤不能種菜這六個字,不知道讓多少網友深受打擊。
倒是吳瑩補充道。
“月壤中沒有有機物,況且太過乾燥。”
林一南擺了擺手。
“那可能是你們方式不對。”
“單輪地球來說,恐龍時代的環境,跟現在的環境就完全不同。”
“其中生長的作物也不同。”
“現在地球環境下的植物,未必適合月壤的環境。”
“難道就不能培育出適合月壤種植的植物?”
溫老有點懵,無法理解。
倒是吳瑩眼光一亮!
“有道理啊!”
“怎麼所有人都沒想到?現在基因修改技術都已經這麼厲害了,再發展發展說不準真的能弄出來能在月球甚至火星上種的植物!”
“你簡直就指出了方向。”
林一南笑了笑。
這其實沒啥大不了的。
就跟馬斯克造發射火箭一樣。
所有國家,都研究火箭給做大了,這樣就能載重更多的貨物。
但越大的火箭,零件承受的壓力越大,沒多載重那麼一點,都有可能造成無數的困難。
但馬斯克的想法完全不同。
他把所有的六枚八枚的小火箭捆在一起發射。
載重量同樣上去了!
而這種簡單的方式,是世界上所有研究火箭的科學家,都未曾想過的。
就是因為這些科學家覺得火箭上天太過重要,是個精密不容出錯的事情。
才會放棄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
也因此出現了思維誤區。
林一南這個針對月壤培養適合月球種地的農作物,也是如此。
溫老年紀大了,理解的時間則久了點。
最終更是激動的直拍大腿!
“好啊!”
“我們現在連沙漠跟海水裡都能種水稻了。”
“憑啥不能在月球上種。”
“你說的完全沒錯啊!”
“完全可以培育出這個新的品種嘛。”
“你等著,我這就想辦法聯絡學校,沒準咱們花上足夠的時間,真的能搞出能種在月球上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