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大程度的反壟斷,但這高原麥也是被迫壟斷的。”
“誰讓沒有能打的呢?”
他很感慨。
即便破壞了高原農研機構的平衡,也在所不惜。
“高原麥的普及,能夠加快高原開發的程序。”
“也符合境內的西部大開發戰略。”
“甚至,可以讓那些以畜牧為生的牧人,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林一南覺得,這是共贏的好事。
等高原麥普及完畢了,價格也會變得十分低廉,勢必會給那些高原上的農研機構機會。
無論他們想在高原上種植什麼品種的東西。
都有極大的試錯空間。
要比以前輕鬆太多。
“不過,這高原上的農研機構,有些不稱職,搞畜牧多過稿種植。”
“研發的也多是草籽之類的,都與跟養犛牛有關。”
“犛牛原本的價格的確不低。”
“可現在養的太多了,外加藏區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昂。”
“犛牛在牧民的手中,反而根本不值錢。”
林一南認為,這屬於最基本的資本社會狀況。
什麼東西氾濫了,價格都會降低下去。
自古以來,都是物以稀為貴。
這也是種地為什麼難以賺錢,農研機構都要靠著補貼才能活下去的原因。
若非林一南引發了這場農業變革,恐怕這些農研人,再過一些年,就徹底斷代了。
沒有人願意再搞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賺的少,吃的苦多,還不賺錢。
為什麼還要做?
學金融不香嗎?
“給這片土地一個機會。”
恐怕沒有人,知道高原麥究竟被林一南開了怎樣的掛!
不過等第一茬種出來後。
大家就都會明白的。
高原麥,究竟是怎樣的劃時代農產品!
可以大大改善境內資源匱乏的問題。
不過,林一南很快也就發現了不正常的顯示。
後期培育的農作物種子,竟然出現在了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