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

身為長安最好的刺客之一,曾經令許多位高權重之輩夜不能寐的影子,全身軟綿綿提不起一絲氣力的聶氏女,也隨之意識渙散的沉浸在自己回憶當中;

既然一切都要在這裡獲得結束和解脫了,她也就不再介意重新翻出自己記憶裡塵封已久的過往點點滴滴和也將被遺忘的碎片。

說起來,這個所謂刺客世家的典故乃是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但實際上也就是活躍中唐的這近百年光景而已。

最初的淵源出自開元年間玄宗皇帝的內供奉院,兜攬了天下各方面的奇人異士;其中就不乏勝長劍器、技擊、角抵之類的天下俊傑;

其中最為有名的無疑就是曾經被詩文傳世的公孫大娘,裴將軍等人;詩歌比鬥劍技藝更加有名的李太白,也一度列身其中。

然而隨著大唐盛極而衰的安史之亂爆發後,這些內朝供奉之人也隨著逃出京城的玄宗皇帝相繼四方離散;

其中有許多以勇力見長者,乃去投軍報國、勤王定難於郭(子儀)、李(光弼)麾下;就此成為了西北行在的屬下。

而後又有許多自持技藝而又故土難離者,慨然結以團社並稱兄弟姐妹,而暗中襲擊和刺殺叛賊偽朝的官屬、將吏。

後來天下初步平定,到了肅宗乾元年間,又有大宦李輔國開始專權大內,而以察事廳的名義廣聚黨羽,刺察朝野內外之事。

於是這些昔日捨身報國的殘餘志士,也被人在暗中重新召集起來,打著匡濟大唐、保扶天子的旗號,在明裡暗裡與之爪牙進行對抗和鬥爭。

其中的公孫大娘傳人潁川李十二孃,就是其中之一,並最終參與了針對李輔國的成功刺殺。然而當李輔國既去,卻又有大宦魚朝恩再起;

而魚朝恩被騙入宮中溢殺於內廷,又有程元振開始專權;待到程元振開始失勢而被仇家劫殺半路,又迎來了王守澄、仇士良的甘露之變。。

自此權宦與天子博弈之間的更替往繼不息。刺客世家背後的支持者也隱約現身,其中既有當朝的宰臣元老,也有宗室貴戚,或又是世家門第之流的外朝勢力。

只是後來當中樞權威漸衰,而藩鎮割據爭戰為主流之後;他們背後的外朝勢力又與把持大內宦者們有所合作和協力,以在維護皇權的宗旨下共同對付那些桀驁不馴的藩鎮挑戰。

因此隨著背後持續投入人手和資源的壯大,而這些刺客世家名下的存在也在於宦官黨羽的鬥爭中,被陸續分成好幾脈來相互制約和競爭。

像是聶氏和公孫兩支刺客世家,主要以從小培養的女性刺客為主;因為雖然女子先天就弱於男子,但是同樣受到的防備和忌憚也是更少得多,更容易乘其不備成事的手段。

只是相比公孫世家曾經遍佈於教坊行院中的眼線和人手,擅長收集訊息更甚於直接刺殺的手段和風格。聶氏走的卻是精銳刺客兼以決死之士的路線。

聶氏之名,取自戰國刺客聶政的白虹貫日典故;強調的就是受到嚴遂大恩的義士聶政,於眾多甲士防護之中,強行襲殺死韓哀侯並臣下數十人,最終劃面戳眼的慘烈決絕。

因為出於培養和維持上的精貴,聶氏最盛時也沒有超過數十人,而出手的次數遠遠少於其他幾家,但是每有出手必然是身負要害的關鍵人物,或又是手握大權的一時顯赫。

故而聶氏一脈於世間最出名的事蹟,就是號稱幼時被異人抱走又在成年歸來,最終協助朝廷解決魏博田氏的聶隱娘故事原型。

但是明裡暗中並未見諸於史冊或是另有名目的,死在她們手上的戚里、勳貴、重臣、藩帥及其心腹黨羽之流又何止於此呢。

自然了,她們這些自小按照根骨資質,被從民間所獲的刺客種子,要經過堪稱漫長痛苦和殘酷,而又層層百裡挑一式的殘酷競爭選汰之後,才能得到最後初步合用的人手。

然後是按照相性來學習各行各業的百般技藝,哪怕無所成就也要確保有所涉獵,而在關鍵時候能夠惟妙惟肖的提供掩護手段和救命的機會。

因此相應的人手只要能夠活到成年受命行事,便都是自然冠以聶氏和相應的排行。然後以此為號接受各種委託和執行任務。

其中排行的高低,又代表隨著相應人手的本事、成功率和地位高下。因此,她曾經名號便就是聶三娘,理論算是其中有望下代主事人/教導者的候補之一。

然而從小到大被輸灌和強調,自己始終是作為一件工具的她,其實並不是聶氏女之中特別優秀的那個,哪怕從各個方面都只能算是相對平庸的結果;

最多也就是確保她不至於再一次次遴選中被淘汰,而相繼消失在送走的車輛中;在她們的世界裡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只有冰冷冷以嚴厲教條下短暫而不穩定的師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