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時代來算,這些加以變化燒製的瓶子的器型高大,但是在南宋的時候這些東西差不多高達4060厘米,只不過在明清以後這東西差不多就變成了1628厘米。
張成比劃了一下,還真的差不多是這樣的高度。
這物件兒的整體造型比例十分的勻稱,器型也特別的周正,古樸中帶著一點區別於南宋的高階,神雅之間還有一些高貴的氣質。
而外壁那個摹印起的太極八卦圖,則充分反映出來國內到腳的元素,更有“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的道教理念。
不過張成倒是覺得有些奇怪,這東西雖然沿襲了玉琮的特點,是方柱形長身,圓口短頸圓底。
口足的大小也差不多,四面都有八卦裝飾。
而且這個八卦之間都是畫質纏繞,大有生生不息之意。
再說這個琮的本身,方柱型內有圓孔的玉器,正對應了天地方圓之意。
而且古拙優美,其實這仿製還是很長撿的,但是讓張成確定這是一件珍品的主要原因還是上面的琺琅彩。
雖然通體都是玉石,但瓶口那一圈卻是顏色絢爛的琺琅彩。
“第一件,清朝的琺琅八卦琮式瓶。”張成淡淡道。
羅倩頓時皺起了眉毛,饒是張成在沒有文化也應該知道,這瓶子現在收藏在北京博物館裡,那是大清乾隆年制宮廷御用精品。
是仿古造型,做琮瓶。
這東西在古代時用來當作祭天地用的東西,上面的八卦文也此代表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種圖形。
相傳在付息創八卦圖的時候,這八個方位分據於八方,居中則是太極圖。
但凡是對古董文玩有點了解得都知道,清朝的琮為了和孤品區分開,大多都是用琺琅進行裝飾的,加上乾隆皇帝那農家樂一樣的審美,所以瓶子應該都是花花綠綠的。
張成卻並沒有對自己的否定自己,反而有堅定地說了一遍,“這是真品。”
因為他有眼睛能看出這東西的掐絲技術十分的精湛,而且琺琅彩的部分色澤豔麗勻淨,造型仿古,莊重大氣,正是清朝琮瓶的特點。
再說上面著琺琅彩,簡單說就是現在的搪瓷,什麼搪瓷缸、搪瓷缽什麼的就是這東西。
它是燒製在這些東西上的,然後吐到了銅質的胎體上,在經過燒製,才能形成這種顏色各異的釉質的表面。
這東西最早是被用來防止生鏽的,哪裡知道現在竟然成為了這種藝術性的裝飾。
就好像景泰藍,雖然作為過你最為註明的金屬工藝品,但其實就是琺琅彩的一種,在明代時這種工藝技術達到了巔峰,才得到了這個名字。
這東西的寶光穩定,花紋也很星系。
“成哥!要不你再想想?”
譚江邊走了過去,語氣也有點虛,結果張成拿著的琮瓶,翻看了一下底部,果然刻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 ????????
但是這白白淨淨,只有一塊琺琅彩的樣子,怎麼看都不像是乾隆皇帝會喜歡的那種東西吧……
沒想到何澄的臉色卻微微變了,轉而又生出了一股子的嫌棄和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