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啼花發柳含煙,擲卻風光憶少年
永樂九年,六月初六,江南正是好風光。
因盛夏江南草木繁茂,蟲蛇萌動,吳地女子照例都要佩戴香囊,香囊中放了艾草防蚊蟻蟲蛇。摘艾草要趁著太陽還未出來,帶著露珠的最為鮮嫩清香。一早姐妹兩個就用鮮嫩的艾草做好了香囊,佩戴在身上。
妙棠身穿鵝黃雲錦衣裳,下襬繡著金絲捻銀線的海棠花朵,雲錦百褶長裙。款款行走時,長裙輕紗起伏似雲霧,霞帔及袖口皆繡著海棠花圖案,瓔珞隨著步伐環佩叮噹。雖然尚為孩童,還是難掩膚白勝雪、身姿婀娜。
她臉若銀盆,稚氣未脫,眉若遠山,眉梢含笑,目似水杏,盈盈如水,山根筆直,鼻尖高聳,櫻桃樊素口,小巧的下巴配上胖乎乎的臉蛋,端的是一副美人坯子。
而妹妹妙香身著淺綠色長裙,身形纖瘦,鵝蛋形臉,雖身量不足,稚氣未脫,也看得出是個美人。
妙棠把心思都用在詩書藥典丹青上,不工女紅。她今日佩戴的香囊就是她親手繡的,香囊上的海棠花繡得歪歪扭扭,令人不忍直視。
妙香揶揄道:“長姐,你這香囊繡的呀,恐怕吳地閨秀都難出其右了!”妙香仔細翻看一遍,以扇掩面笑道:“母親看到必然要說的。”
“項嬤嬤非讓我學女紅刺繡,我好不容易就學會這一個式樣,還被你嘲笑。”她嘟起嘴,委屈地說。
一眼瞥到妙香戴著的香囊,妙棠咯咯笑道:“你還說我呢,你的也好不到哪裡去,咱們是五十步笑百步,都比不上琉璃做的。”
二人拿起身旁琉璃繡的香囊,仔細欣賞,不由嘖嘖讚歎:“這繡工才叫栩栩如生,難出其右。”
琉璃說妙棠:“大小姐但凡把畫畫的心思拿出來一分,也不至於繡成這樣。我娘逼你刺繡還不是為你好,往後你總要給你相公做個香囊繡個絲帕吧。”
妙香趁機落井下石,“可不嘛,母親說再過兩年,你就該論嫁,我們吳地覆衣天下,無論貴賤,家家女兒都會紡絲刺繡,久負盛名,你這樣怎麼嫁得出去!”
妙棠不高興了,撅起了嘴,跺跺腳。妙香見狀趕緊撒腿就跑,還不忘打趣她:“你說你成天不是往學堂跑就是往積善堂聽診,哪像吳地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呀!”
積善堂是吳家貼補自家銀子開的診堂,原名“回春堂”。因診金藥價都極為低廉,吳地醫好的百姓送了匾額:“積善之堂”,故更名為“積善堂”。
六月初六,因吳地入夏以來,時有梅雨連綿,書籍容易生潮。吳地自古便有當天曬書的習俗。這一天將圖畫書籍曬於庭中,防蟲蛀腐蝕,收效尤大。各寺院廟宇都會將所藏經書搬出來曬一曬,由進香女子在烈日下翻經曝曬,宣稱“翻經十遍,再世可轉男身”,故稱為“翻經會”。於是,翻經會逐漸成為一個重大節日,在吳地盛行。
妙棠在“松濤書院”中甫一下課,就纏磨著妹妹妙香、哥哥吳忠、于謙同去妙智禪院參觀翻經會。
妙智禪院因姚廣孝而聲名鵲起,他成為宰輔後,翻修了當年出家的妙智庵,並更名為妙智禪院,如今已經金碧輝煌、大氣磅礴。來往進香之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傳奇事蹟在吳地當地廣為流傳。姚廣孝年輕時就在吳地妙智禪院出家為僧,精通儒釋道各家學術。後輔佐時為燕王的朱棣透過“靖難之役”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
朱棣繼位後,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朱棣命姚廣孝蓄髮還俗,被姚廣孝拒絕。朱棣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
他一身黑衣,深居簡出,淡泊名利,更添幾分神秘色彩。
此次,他受皇命衣錦還鄉,前往蘇湖賑災,順便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並暫居於此,為當地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
“妙智禪院今日有翻經會”,妙棠抬頭看到天色尚早,接著說,“而且聽說最近因為有朝中貴人來,鳳凰街酒家都力推拿手好菜,有松鼠桂魚、蟹粉蹄筋、清溜蝦仁、母油整雞、雪花蟹鬥...”妙棠砸吧砸吧嘴,已經完全陶醉在美食中了,“參加完翻經會,剛好去享用美食。”
妙智禪院位於鳳凰街上,鳳凰街茶樓酒館雲集於此,熱鬧非凡,是權貴富商來往聚集之地。
妙香忍不住出口:“你還惦記吃!爹爹今日出門前囑咐我們放學回去要查問功課,我們可沒有你過目不忘的本領。”
“你要是不去,晚上爹爹考學課時別指望我救場哦。”妙棠嘟嘟嘴巴,不高興說道。
吳忠身著銀色長衫,頭戴抹額,白玉簪子束髮,長身玉立,面目清朗,笑容和煦。他說:“吳地女子皆以清瘦為美,就你這胖乎乎的還管不住嘴巴,如何是好?”
于謙身著白色長袍,面容清秀纖瘦,身形筆直修長,風度翩翩,端的是皎如玉樹臨風前。他寵溺地打量了妙棠一眼,答覆吳忠:“賢兄不聞大唐盛世,女子皆以豐腴為美。”
吳忠見於謙處處維護妙棠,瞥了一眼妙棠,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