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章其實也對虞子禎不喜他人跪拜的毛病早有耳聞,但他畢竟是第一次面聖,該守的規矩又哪敢因為坊間傳言輕忽怠慢?
“朕讓子承把你帶來,是想問問你願不願意出仕為官。”虞子禎沒有拐彎抹角,在宮人送上茶水點心之後,她就開門見山和竇章說起了自己的目的。
“朕有意全面提高國內的醫療水平,所以打算成立一所與太學類似的、專門用來教導天下醫者的最高學府。”
“待到時機成熟,朕還打算在京城以及各州各縣,陸續建立官辦醫館。”
“若竇大夫你願意出仕為官,朕想聘請你為醫學院的副院長,主管教學事宜。”
虞子承再一次聽傻了,上一次讓他露出這種雙眼圓瞪、嘴巴微張表情的,是虞子禎給陳念之的那道任用聖旨。
他心說,難怪有人私底下腹誹他們的這位陛下任性妄為,單看她這用人的大膽與果決,他就已經能夠感受到對方在政務方面的說一不二了。
有個這麼喜歡乾綱獨斷的皇帝,那些輔政大臣的話語權可不是要無形縮水不少。
輔政大臣們的話語權都縮水了,底下那些並非虞子禎心腹的一眾官員,手頭權柄自然免不了變得更加有限。
權力沒了,油水少了,最重要的是,和其他官員“互惠互利”的機會更稀少了,害得他們想要安置一下自家的族人、親戚都沒辦法了。
在大齊時能撈到的利益現在撈不到了,他們能對虞子禎沒意見嗎?
當然,虞子承也能理解虞子禎的強勢,畢竟大齊的前車之鑑還新鮮熱乎著呢,官場腐敗的影響之大,虞子承相信,虞子禎一定是深有體會並時刻警惕著的。
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虞子承還是很瞭解虞子禎的。
這個書中世界也和虞子禎前世認知中的絕大多數古代王朝一樣,人們的識字率普遍不高,知識基本都像良田似的,十分集中的掌握在大小士族手中。
那些身在社會最底層的寒門子弟,連隨便買書都做不到,就更別提是及早給自己尋摸一個學識不錯的先生了。
就這麼說吧,在絕大多數地方,私塾坐館的先生都只有秀才甚至是童生的功名在身上,但凡是能考到一個舉人身份的,如果他們還願意教書的話,那他們基本都能輕而易舉進入各州的有名書院當先生。
匱乏到這種程度的師資力量,再加上豪門世家對知識的刻意壟斷,沒點門路的普通人想要出頭真的很難。
虞子禎需要大量的基層官吏,這部分人她就算不求對方有多能幹,但識字、能寫會算卻是最基本的。
她自己培養的人雖然不能算少,但平均到整個國家來看,卻又彷彿是往江河裡注入了一車泥沙,數量實在少的可憐。
沒奈何,她只能將就先用著那些沒什麼犯罪歷史的前齊官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