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四章 衛所制

“第二是來自義軍的威脅。”張牧說道:“李舟考慮的很全面,以義軍現在的狀態不足以打硬仗,內部矛盾太尖銳,雖然都歸大帥節制,但背地裡各方勢力都想要彼此吞併、整合,這是大勢所趨,亦是義軍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帶領大家跳出了那個圈子,避免內耗,這一步其實就是為了防備來自義軍內部的問題。”

“至於百姓的問題,李舟提的也非常好。”張牧再次肯定道:“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既是根基,如果我們可以讓百姓站在我們這邊,那麼我們就有了可以生存的根基。”

“大人,此地百姓結構太複雜,陳、趙、王三家百姓咱們轄地之內盡有之,再加上即將到來的義軍家眷,這其中的矛盾也很難調和均勻。”潘良說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張牧說道:“這三家百姓本就世仇,如今居住在一起必定心生嫌隙,我已心有定計足可安撫。”

“我等願聞其詳。”潘良說道。

“首先,我要定下基本面,就是咱們的軍官,上馬可治軍,下馬可治民。”張牧語重心長道:“我這裡有一套管理體制,今後大家要儘快適應,因為這是咱們可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所以在座的各位兄弟,不能甘居人後,要像攻城略地一般人人向前。接下來大家的職位都有所調整。這些調整是應對時局變化進行的,並不針對誰,我希望大家在新的職位上也要像以前一樣,恪盡職守,都是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諾!”眾人紛紛應道。

“好,今後咱們實行衛所制,編制如下:十人一旗,設小旗官一人,五旗一總,設總旗官一人,二總一百,設百戶官一人,副百戶一人,算上旗鼓手合計一百二十人,為百戶所,十百戶所為千戶所,設千戶官一人,副千戶一人,所鎮撫一人,吏目數人,大倉使正副二人,合計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人。”張牧說道:“咱們現有實力,編制只設到千戶所,預計擴編至兩個千戶所,千戶所上面還有衛所,官員為衛指揮使,衛所上面還有都指揮使等等。”

“衛所制,戰時為兵,閒時務農。”張牧說道:“所有衛所官兵一律編入軍籍,家人為軍戶,與民戶區別對待,此制度可以有效緩解糧食、軍餉、百姓管理等三方面的壓力,尤其是糧食與軍餉。”

“大人,如此構造確實有許多妙處,可同樣也有許多弊端。”潘良眉頭緊鎖的說道:“比如這民間矛盾,如何解決?呃~應該叫軍戶。”

“百戶所不處理任何民怨、糾紛,有矛盾到千戶所,找所鎮撫處置。”張牧說道:“這樣我們民政部門的工作壓力就會大大減輕,另外規定百姓只有加入軍籍才能加入軍隊。”

張牧一直心心念念大明初創朱元璋的一句話:“朕有雄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這就是大明開國時的沖天豪氣,完全自給自足,但這個制度屬於戰時軍政統一管理,確實有其獨到之處,軍隊出征,後勤完全軍管,統一調配,效率得到極大提高,不受人掣肘,一旦戰爭停止,這個制度的弊端也就顯現出來,這也是明朝後期的頑疾之一,朱元璋一直到殯天御龍,也沒有想到解決方案,實為憾事。

但這卻一點不妨礙張牧的拿來主義,已經有成功的先例,自己完全可以照搬,之後的事,之後再說,如果不能解決生存問題,其他都是白扯。

“大人,如此我軍恐怕很能練出一支強軍。”鄭森對於練兵有著獨特的理解,立刻發現問題問道。

“衛所制的部隊分為兩種,一種為屯軍,以耕種、駐守地方安全為主;一種為旗軍,以操練、征戰為主。”張牧解釋道。

“那我們現在以何種為主?”鄭森追問道。

“當然是以屯、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度過初期階段。”張牧說道。

“大人,我明白了。”鄭森說道:“請大人儘管吩咐。”

“現特任命:胡雄任陳莊千戶所千戶,楊關根任陳莊千戶所鎮撫,劉暴任王莊千戶所千戶,楊懷仁任王莊千戶所鎮撫。”張牧緩緩說道:“你們旗下的吏目、大倉使、斷事等職務,自行推選,報到鄭森、潘良處稽核,二人複核後,上報我處試崗,三個月試崗期,若其足以勝任,則正式任命並進入考核期,考核期政績、業績,憑此進行職位升遷。會後我整理出細則後,再進行公佈。”

“你們的部下都可以帶過去。”張牧說道:“其他人隨我組建第一衛指揮所,本人任衛指揮使,鄭森任衛指揮同知,潘良任衛所僉事,吳鵬任衛所鎮撫,宋濤任斥候營千戶、田剛為副千戶。”

“其餘隊正,一律晉升為百戶,旗下人員空缺,從此次軍功人員當中晉升,儘快統計。”

“以上任命即時生效,記住你們所有人不光要管理軍務,還要管理下轄軍戶們的日常生活及生產勞作。”張牧說道:“以年為考核單位,誰下轄軍糧產出的多,誰的政績就高。”

“鄭森、潘良你二位辛苦些,儘快把陳、王二莊的百姓編輯戶籍,哪些進軍戶、哪些進民戶、哪些進匠戶,哪些是商戶、進行這些的同時,還要儘快丈量土地,恢復生產。”張牧說道:“現在百廢待興,事物繁雜,正是需要諸君之時。”

“願為大人效命!”眾人轟然起立道。

“散會!”吳鵬朗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