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卷三內治 第十三章 巧遇王(一)

於樂悶悶不樂地在邏些城中游逛著,並不繁華的街道讓人感覺悽悽慘慘,好似悲涼,於樂此時還是為布達拉宮感到惋惜,沒想到自己心中的神聖之地會淪落到如此地步,遙想當年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擁有九百九十九間房間的宮殿拔地而起!多麼的,多麼的奢侈腐化啊!真是浪費啊。竟然還被燒了!

生氣、鬱悶怎麼辦?唯有杜康啊!小二,上酒!於樂找了個酒館,痛飲三、四杯,以解心頭之氣。

“這位小公子,可是來邏些城遊玩的?”一位垂暮老人來到了於樂的桌前問道。

心情沉重的於樂正在低頭吃菜,一聽有人詢問,心想該你屁事!正想罵人,抬頭一看是位吐蕃老者,會說漢語,算了!尊老愛幼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

“老伯有何事?”於樂不耐煩的說道。

“小老兒身無分文,想借酒喝!”

於樂一臉的怒意,不過看著眼前的老人也無計可施,一身華服不說,身上的佛飾也不像沒錢的樣,怎麼看都不像騙吃騙喝的人!算了,助人為樂也是傳統,特別自己還是東北人,東北人可都是活雷鋒啊!

“小二,這位老伯的賬算我的,老伯您隨便點。”

“哈哈,那就謝謝小公子了。”說完老人家給於樂施禮道謝並大方地坐在了於樂對面。

這怎麼還拼上桌了!於樂這個氣啊,本來人就少,其它桌也沒人,真煩人哪!

“小公子那裡人哪?是周國之人嗎?”

於樂真想撅他,不過還是忍了,“小的是漢國人。”

“哦,來此可是遊玩?”

“做點生意順便遊玩。”

“有何感受?”

“失望,太TM破了!好好的布達拉宮毀成那個熊樣,你們吐蕃人真是能做!真是忘本啊!”於樂沒好氣地說道,正好一肚子氣呢!

老者原來還笑眯眯的,現在是一臉的嚴肅,還略帶怒意。不過沒一會就變成了一臉的感傷。

“是啊!吐蕃人真的是忘本,想當年松贊大王多麼的英明神武,唉!我輩真是愧對先人哪!”說完話老者自飲了一杯,而且眼角有淚流出。

於樂看著眼前的老者,一臉的滄桑,鬢角已有華髮,可能是地理環境的問題,面前這位老者可能並不老吧!

“老人家,您也別傷心,有些事是不可違,可能是天道輪迴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想開了就好了。”

聽了於樂引用《金剛經》的話後,老者神情一震,這小子有點學問哪!

“小公子,老夫十年之前去過中原各國,現在雖有訊息,但還是孤陋寡聞哪!行千里路知世事,能不能請小公子與我講講最近的中原之事啊!”老人家一臉的誠懇樣,讓於樂不忍心拒絕,算了,幾杯酒下肚有個自找的出話筒,那就聊唄。

“老人家,您想聽那段啊!你問我答吧,這中原之國太多,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你講啊!”

“嘿嘿,也是哈!那你就講講遼國之亂吧,他們是因為什麼亂的啊?”

於樂幹了自己杯中的酒,無所顧忌地用手擦了擦嘴巴,這也沒個醒木啥的,就一個聽眾!唉,實在是委屈啊。

“書接,嘿嘿,書接遼國,遼國的內亂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我認為的哈!第一,就是內部幫派林立,沒有很好地解決內部矛盾,作為一國之主一味地忍讓各部貴族,搞平衡之策,遷就的同時沒有對多次謀反的眾人斬草除根,屢禁不止的後果就是讓謀反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膽大。”

老人家聽了點了點頭,有點道理。

於樂又喝了口酒,吃了片醬牛肉,真香!“另外就是沒有平等對待漢族和其它非契丹族人,導致民族矛盾加深,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周國的攻擊之下,土崩瓦解,內部貴族之間互毆,各族造反。焉能不亂!”

這是上聽了,老人家微笑地看著眼前的小公子,有意思,分析得還算透徹,關鍵是解決之道,說誰都會說。“你可有解決之道啊?”老人家問了句。

“我,我的解決之道就是槍,不是,實力裡出政權,必須有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不然一切都是白扯!沒有軍隊,沒有強大的軍隊,沒人鳥你,是吧!老伯,有了強大的軍隊,然後就是平等政策,所有人,不管什麼種族的,都一律平等,沒有階級之分,什麼貴族、什麼顯貴、什麼世家、什麼閥門,都是狗屁,一律平等,不能有特權,不然的話矛盾不斷。不過,嘿嘿,做起來是真TMD難啊!”

“是啊!聽小公子這麼一說,確實不容易。”老人家臉上也是鬱鬱寡歡的樣。

“不過,老伯!千里行始於足下,如果天天只是空想,而什麼都不做,那就想都不要想了,是吧!幹就完了,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曾經來過,我們曾經幹過,歷史上留下了我們的名字就行了,不枉自生!老伯,來,乾了這杯,再來三杯。”心情不好的時候還真容易醉,此時的於樂有些半清醒半迷糊了。

老人家也沒猶豫,說幹就幹。“小公子,你認為中原各國會統一嗎!誰能完成此大業啊?”

“現在周國勢大,今年打得遼國崩潰,估計明年或後年也要開始統一大業了,先易後難是他們的國策,應該是先滅北漢,然後是蜀、南漢,一路打過後,兩面夾擊唐,估計五到十年應該差不多了。”於樂心想的是柴榮沒死,李煜與趙匡義死了、李弘冀死了、韓德讓、耶律休哥、劉繼元都死了,阻礙統一的差不多都沒了,應該會容易些了。

“那你怎麼看吐蕃各部啊!”老人家給於樂滿上了酒問道。

於樂看了看老人家,然後喝了口酒說道:“吐蕃跟中原差不多,強者為王,但錯在不該被佛教所捆綁,政教要分開,這個中原做得最好,表面上是信奉儒家,實則是法家,儒釋道各有所長,都不捧,也不滅,但都得聽皇帝的,為皇帝服務,沒有特權!當然,也有過信佛、滅佛之事,這就是走過的彎路。有了經驗後就知道什麼有用,怎麼用,如何用,怎麼控制了。”

“吐蕃的佛教太過了,發展如此之大還能受朝廷控制嗎!不可能的,人是有慾望的,吐蕃的王給了他發展的空間、時間,開啟了關著魔鬼的門,那魔鬼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嗎!這就是咎由自取,以為可以控制,可惜一個人從自以為事到了自大的時候,距離滅亡就快了。”此時的歐洲就是因為教廷的統治而被稱為黑暗中世紀。

老人家頻頻點頭,於樂酒勁上頭,沾沾自喜,嘿嘿!自己又多了個粉絲,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