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章我家哥哥要去讀書這羨慕不來

肖老爺子是個實誠人,在這仙人鎮上那名聲都是極好的,給的價格自然也是公道的。

李曉萱要不是怕太顯眼了,自然都願意在肖爺爺這裡賣藥材。

二十三兩銀子,李曉萱算了一下,給大哥、曉樹、小哥和小五交束脩的銀子,這就得十二兩銀子,那還能剩下十一兩銀子,她也沒有準備動,就把這些錢都給了大哥。

“之前的事兒我也知道了,褚先生聽說氣的夠嗆,咱們也不能白白讓褚先生辛苦,大哥拿著這錢,回頭等著人多的時候給褚先生送去。”見大哥點頭,李曉萱就知道大哥也是什麼都知道了。

“我是這麼想的,大哥你還小,跟著褚先生讀兩年書再說,大哥你也別說你是長子一類要撐起這個家的話,正是因為你是長子,咱們這個家才得出息人。不讀書肯定是不行的,我相信大姐也是這個意思。”

“讓曉樹、曉楓和小五去讀書就行了,我就不去了。”李曉林都沒猶豫就直接拒絕了,“我都多大了,又不科舉,讀書幹啥。”他這個歲數,那肯定是讀不出來什麼了,給家裡省下一筆錢不好嗎。再說了,如果他也去讀書了,誰來賺錢養家?

李曉萱早就知道大哥會拒絕,她也不廢話。“大哥你不去也行,那你只管送我哥他們幾個的銀錢,到時候我就單獨把你這一份給褚先生送去。”不讀書肯定是不行,李曉萱就乾脆拿出一塊碎銀子,瞧著能有四五兩的樣子。

李曉林倒是不在意妹妹手裡有錢,只是讓他讀書這個事兒吧,怎麼都不能夠。

“曉萱啊,咱家啥情況你也不是不知道,這麼多人讀書,那花費好大的。你別看現在銀子不少,到時候那筆墨紙硯都是錢。再說,我們都讀書了,誰賺錢啊。”

他試圖說服妹妹,可李曉萱哪裡肯聽他的。

“哪怕小五先不讀書呢,大哥你也得趕緊讀書。你也知道自己歲數不小了,不讀書肯定不行。”李曉萱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我回頭還要跟二牛叔說,雙鎖都那麼老大了,也不能整天滿山坡的跑吧,讀書、識字、明理,這跟考不考科舉沒有關係。”

李曉萱明白大哥的擔當。

“大哥你也要為我們考慮一下,難不成咱們家只在這個小山村裡,一輩子種地、打獵的活著嗎?”

見大哥似乎被說服了,她就輕聲道:“還有那麼一些人在背後虎視眈眈的,我們得增加自己的籌碼。咱們要是種地,就算是種一輩子地,能賺幾個錢?你、曉樹和二哥,你們都是男人,這個時代對女人不友好,我們才是讀了書也不能幹什麼,但是你們不一樣,哪怕是去站櫃檯,那也得讀書不是。”

兄妹倆的小小爭執,起初聲音還不大,後來就有點兒控制不住了。

兩個房間裡,蘇曉樹和李曉楓都出來了,就連肖老爺子也站在門口,倒是光明正大的聽人家兄妹講話。

“按理說我是外人,不該說這個話。但是曉萱那句話說得對,讀書、識字、明理,這的確跟考不考科舉沒有關係。就算是我這招學徒,那學醫也是要識字的。”

老人沒有講那麼多大道理。

“曉林啊,曉萱有這份心,我也知道你是好孩子,不想給家裡增加負擔。但是想要日子過得好,多讀書總是沒有錯的。”

李曉林就想到了褚先生在族裡的地位,和那些不用交稅的田地,心就有些被說動了。

肖老爺子這話說的實在,卻也是為了幾個孩子考慮的。雖說最近這些日子,李曉楓看病花了不少銀錢,但是老爺子也暗中算了一筆賬。李曉萱在他這裡賣的藥材也有三十多兩銀子了,這筆錢怎麼都夠眼下幾個孩子讀書了,更別提這一趟去府城,李曉竹那邊也會拿回錢來。

當然了,讀書花銷大,但是幾個孩子讀書其實也能賺錢的。不說別的,給一些書店做一些抄寫的活計,那一年也能賺個筆墨紙硯的銀錢。

何況這幾個孩子家裡還有田地,李曉萱那孩子認得藥材,不說旁的,只那漫山遍野的白頭翁,秋天挖了就是一筆錢。日子雖然會緊吧一些,但是賺錢養家還是不成問題的。

“大哥你看,肖爺爺都這麼說了,咱們不說別的,多讀書識字,將來就算是你出去做工,也好過去幹那些力氣活。”

李曉萱一臉哀求,“大哥,你也體諒體諒我,你要真是跟二叔去那大車店幹那些辛苦活,不說別的,大姐我們還不得心疼死啊。”

“這件事兒,我考慮考慮吧。”李曉林也有些被說服了,說來說去,他也知道讀書的好處。

何況,爹在家的時候,他其實也跟著讀書,那時候褚先生還沒來,但是爹已經考慮把他送到鎮上去讀書了,結果還沒辦這件事兒,爹就失蹤了。

“大哥你還考慮啥啊,咱們明兒就去褚先生那把束脩的銀子交了,也好堵住村裡那些人的嘴。”李曉萱擔心大哥回頭又不去了,就想趁熱打鐵。要不是學堂那邊出事兒,她恨不得現在就去送束脩銀子。

“我這要是去讀書了,曉樹和小叔誰照顧?”李曉林哭笑不得的,“你這也太著急了,不差這兩天的,我先把曉楓和小五的束脩送過去,明兒送他們去學堂我就送過去。”

這一次李曉楓沒有說什麼,他本來想說自己可以不去的,被大哥收拾了一頓,哪裡還敢提這個話茬。

倒是李曉林回了屋,坐在炕邊問李德貝,“小叔,你想不想去讀書?”想當初,小叔是跟他們姐弟一起讀書識字的,那會兒爹孃還都在,誰有時間誰就教他們,當然還是娘教的時候更多一些。

小叔從來跟他們都是一起的,沒道理他們兄妹都去讀書了,獨獨留下小叔一個人。只是想到小叔當年為了讀書挨的那些板子,小少年又遲疑了。

自家爹當年為了讓小叔老實讀書,不知道打壞了多少根戒尺。

腦海中有什麼隱隱滑過,李曉林沒來得及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