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玩意是古箏曲,但其實和常規的古箏曲確實有所差別。
不得不說。
孫敏的接受度確實很高。
實際上,李景霖這首曲子,雖然是為了古箏寫的,但其中,運用了大量的新派古箏技法,並以此展開想象力,以局外人的身份,更多的挖掘古箏演奏中的可能性。
甚至神奇到了彈古箏的孫敏都不免為之感慨一聲。
【好傢伙,這麼搞也可以?】
畢竟,仔細想想以後。
答案是.【炒,還真的可以】
“行,那我開始試一試。”
孫敏倒是也不含糊,很快便開始了嘗試。
倒是不急著直接上手。
而是開始一段一段的摳細節,做筆記標記。
等到整曲捋一遍後,將其在腦海中形成一個主體,去思考該如何演奏,從整體上進行音樂的細節化處理。
畢竟。
這裡僅僅是將古箏當成打擊樂的新標記就有很多。
比方說.僅僅是一個“拍琴蓋”,就可以衍生出許多的方式。
【指甲輪刮琴蓋】【掌根叩擊琴蓋】【握拳叩擊琴蓋】【關節叩擊琴蓋】【拍擊琴蓋】.
以前。
古箏。
沒人敲琴蓋。
現在,有個喝大了的,不僅要敲琴蓋,還要大敲特敲,直接玩出了好幾種敲琴蓋的方式。
令人繃不住一點。
陳教授笑呵呵的看著凝重的孫敏,看了一眼走到一邊整理曲譜的李景霖,便忍不住小聲在孫敏耳邊問了一句。
“怎麼樣?汗流浹背了吧?”
“.嗯。”
孫敏咧了咧嘴。
確實汗流浹背了。
因為,孫敏帶來的古箏琴盒上是有著精美花紋裝飾的,看上去非常的典雅。
但這次不僅要拍,還得刮,原本精美的花紋,現在簡直看上去就覺得疼。
孫敏是有點麻了。
早知道有著拍板子的過程,我直接帶一個素面的琴好不好?
壓力真的很大。
就算忍著痛。
其他方面也絕對不簡單。
哪怕不是這些新技巧,像是快彈快捂,指法切換等方面的處理來看,整個曲子的技術難度都可以達到六年起步的程度。
加上新技巧.幾乎快達到演奏級難度的邊緣。
而其中對於情感,情緒的表達,畫面的描述,這些東西想要做到優秀,那幾乎穩穩需要達到演奏級以上的實力,以及相應程度的音樂理解。
時間慢慢度過。
越是研究,孫敏就越是感覺,這曲兒攢勁兒!
無論是透過古箏去模仿駝鈴,透過義甲輪刮琴蓋所模擬的馬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