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後勤混亂,各兵種所用兵器不同、服裝不同、編號不同、糧食等物資補給都不同,給後勤帶來極大壓力。
一旦發生戰事,那麼後勤補給不暢,物資調運難度增加,這些極其不利於作戰。
其四軍餉制度混亂,各軍有新軍的高餉銀,有練軍募兵的一般餉銀,也有衛所士卒的極低餉銀。
同工而不同酬,導致衛所士卒毫無戰力,各軍矛盾加劇,戰時如何團結一心。
其五指揮混亂,各軍有新軍屬於總參謀處、有募兵的各總督管轄,有衛所的五軍都督府管轄,有京營及內廷的父皇直轄。
令出多門,戰時各軍相互推諉責任,排程不靈,指揮不暢,輕則錯過時機,重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
第六火器等武器來源混亂,各軍有衛所自己製造的武器,有兵部調配,有內廷監製,也有新軍的皇明武器坊製作。
武器生產沒有統一規格,沒有整體排程,極大浪費了人力物力。新武器的生產研製沒有規劃,導致太祖時武器何樣如今依舊一樣。
但是敵人在變,環境在變,武器不變戰法不變,敵人已經摸透了我們的戰術戰法武器,針對訓練,故而明軍只能節節敗退。
有這六大問題,所以兒臣覺得,大明兵制已經到了不得不改之時。
再有父皇有衛所士卒外遷屯邊計劃,有新軍編練替代舊軍計劃,有建造艦隊計劃。
這些計劃無一不需要仔細規劃,無一不需要父皇制定戰略方向,若是不和兵制改革結合起來。
那麼以後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到時候時間拖的越久,改革也越麻煩。”
其實朱慈烺今年不打算過問軍隊的事情了,想透過放權來緩解父子之間可能發生的矛盾。
但是經過仔細思考,朱慈烺覺得與其自己躲躲閃閃,不如幫崇禎建立一支終於皇帝的軍隊。
只要崇禎清楚的知道所有的軍隊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那麼他還會擔心太子奪權麼?
而且隨著改革的推進,各種阻力也越來越大。
還是那句話槍桿子裡出政權,朱慈烺跟文人集團,跟地主集團,跟官商集團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武裝自己的拳頭的話,
那麼第二階段就是除去對方的武器和護甲,只有對軍隊的絕對掌控才能排除一切被人掀桌子的可能。
這掀桌子的權力只能留在自己手裡,做那個制定遊戲規則的人。
崇禎聽到朱慈烺提起軍制改革,他對此也是頭疼已久,一團亂麻沒有頭緒,所以就選擇不想。
現在既然朱慈烺有辦法他自然想聽聽:“哦?皇兒有何計劃?”
朱慈烺自信的說道:“孩兒的計劃很簡單,用五個字概括就是‘軍隊皇家化!’”
崇禎一下子來了興趣:“哦?如何一個軍隊皇家化?”
朱慈烺想想都激動,開心的說道:“就是大明所有的軍隊,都由父皇提供軍餉,只忠誠於父皇,只聽命餘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