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龐各莊西瓜

至於大棚那邊完全是技術人員在搞,老李現在自己也幹不動這些活,就僱傭了自己的一個侄子跟著學技術。

從京城往南,一直過了皇莊才能看到綠油油的菜地,而黃莊以北的地方,現在都已經成了街道民房等等建築。

因為沒有高樓大廈,所以被攤平的京城哪怕只有兩三百萬人,依舊把城市延伸到了後世的六環附近。

當然這個時代的京城也沒有那麼密集的人口,內部也預留了大量的綠地公園等等作為發展儲備。

而且朱慈烺從一開始就推行區域中心概念,所以使得京城周圍並不是很擁擠,哪怕是一般家庭也有一個三間房子的小院,就跟國外有點類似。

當然這個時代的交通工具讓大明的京城發展到這裡已經是瓶頸,從黃莊到京城南門就是三十里左右,這個距離就算是坐上快速馬車,也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如果再算上進城之後的時間,那就是三個小時以上了。

這個在後世就是通勤極限了,但是大明又沒有那麼多寫字樓啥的,所以中心城區如果沒有必要一般都不會去。

這個事情就像很多人以為如果在京城工作的人應該早就把京城的景點玩一遍了吧,每天肯定都是逛街購物簡直是人生巔峰。

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在京城幾年的時間,也就是簡單的轉了轉,每天為了減少日常開銷基本上也很少上街購物。

再說了勞累了一天,回家收拾收拾家務然後好好的睡一覺不香麼。

可以想象如果京城的人每天都進內城逛街,那內城肯定每天都跟現在過年一樣人挨著人了,那個叫摩肩接踵,揮汗如雨了。

老李回到村裡,第一時間就去自己的大棚看看,冬天能吃上西瓜,以前這隻聽說皇上才有這個待遇,只有最受寵的大臣才能被賞賜一片西瓜。

誰能想到現在尋常百姓家也能種這玩意了。

只要這東西真的能長成,那絕對是不愁賣的,當然也不是誰都能置辦的起這一個玻璃大棚的。

這玩意需要鋼鐵加木頭的框架,為了保溫還要雙層玻璃加上上面蓋上草甸。

這個時期大明的玻璃雖然已經走進尋常百姓家,但是價格也還是一塊窗戶用的平板玻璃都要百文左右,一平方這種玻璃的造價要超過一兩銀子。

這兩畝玻璃大棚,總造價接近一千三百兩,也就是說每畝的成本要達到六百五十多兩銀子。

然後種上東西還需要技術,還需要加溫,這總規模的投資真的不是普通百姓能搞的起的,就是一般地主都不敢輕易嘗試。

這個也就是軍部給予補助還幫著搞技術,李家的這兩畝大棚才能搞好,要是老李自己砸鍋賣鐵也搞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