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五章 平衡之術

思遠在李維正家住了三天便前往北平了,但他來鳳,此刻的大明王朝開始面臨第一個重大危機,大明皇位的繼承人出現了斷裂,自從太子朱標在太和殿吐血後昏倒後,朱元璋便下了一道聖旨,嚴禁任何人再提及新立太子之事,一時喧囂日盛的太子之爭嘎然而止,朝廷平靜了,所有人都小心翼翼走路,小心翼翼說話,唯恐驚破了這無比脆弱的平衡——

但朝局的平靜僅僅只是表面現象,平靜下面風起雲湧,新太子之爭愈加熾熱,洪武二十四年秋,燕王朱棣聯合寧王朱權在兀魯骨河大敗蒙古新汗也速迭兒,也速迭兒失敗後被部眾殺死,投降大明,此一戰將燕王朱棣的聲望推到最高,但秦王卻不甘落後,他散盡大半家財扶助孤寡,接濟貢生,並禮賢下士,為他自己博得了賢德之名,無獨有偶,齊王在山東親自下地耕田,出錢出米幫助山東災區恢復生產,而周王在開封府也親自挑泥擔土,加固黃河大堤,各個親王的種種表現朱元璋皆沒有表態,這就為東宮新位之爭蒙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誰也看不透其中的關鍵。

今天一早,朱元璋出乎意料地沒有早朝,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一次,朝中議論紛紛,有小道訊息傳出,太子朱標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但宮中訊息封鎖得極嚴,誰也沒有得到確切訊息,整個朝廷充滿了一種不安的氣氛。

正如小道訊息猜測,朱元璋沒有早朝確實是因為長子朱標眼看已經不行了此刻就坐在太子寢宮的外面兩眼無神地望著地面呆,此時的朱元璋彷彿一下子蒼老了十歲,原本挺得筆直的後背變得佝僂了,整個臉失去了光澤,目光呆滯,就彷彿一尊年代久遠的雕像。

他的心中此時已經出離了悲痛,絕望之情瀰漫在他的內心,他即將失去自己最心愛的兒子了,他的眼前彷彿還看見朱標呀呀學語時的情景,還記得他在自己面前昂背誦論語時的自信時他才六歲,可是現在

朱元璋將臉埋乾枯的手掌中,無聲的飲泣起來,忽然寢宮內傳來一陣哭聲名太監跌跌撞撞跑來,大哭倒地道:“陛下!太子、太子去了。”

朱元璋‘騰’站起來望著空無比悲憤地仰天大喊:“蒼天,你無眼啊!”他痛極攻心,竟一下子昏死過去。

“陛下!皇!”東內亂成一團,侍衛們七手八腳將朱元璋扶坐起來,他慢慢睜開眼睛,只見長孫允滿臉淚水地跪在他面前再也剋制不住內心的悲傷,緊緊抱著孫子老淚縱橫東宮裡一片哀哭之聲。

半個時辰後,太子去世訊息正式布間傳遍了朝廷,到處是一片哭聲子仁厚寬恕,深得人心,甚至有的官員頓足捶胸,哭得昏死過去。

朱璋終於病倒了。一連三天他都沒有朝。第四天。他終於強忍悲痛下旨全國舉哀。嚴禁談論新太子之立。有妄語處死。滅其三族。

又過天。朱元璋漸漸從悲痛中走出。開始重新處理國事。投入到緊張而忙碌地朝務中去。比從前更加勤奮。宮中侍衛們都暗暗嘆息。很明顯。皇是想用繁重地朝務麻痺自己。讓自己忘記失子之痛。可這怎麼能忘記得了呢?

這天下午。朱元璋面無表情地批著一份奏摺。很快。他就被這份奏摺地內容吸引住了。這是兵部轉呈地一份奏摺。是山東都指揮使葉升所。說蓬萊千戶所種植甘薯大獲成功。最高畝產達三千斤。現已運送一萬斤甘薯種進京。希望能在全國推廣。

這件事情儼如一陣春風。將朱元璋悲慼地心一下子吹暖了。臉也出現了久違地笑意。他忍不住喃喃自語道:“畝產三千斤。原來這是真地。”

朱元璋出身農民。深知稼作地艱難。一般蘇湖地區地高產也就四五百斤。而北方缺水地旱田畝產一兩百斤小麥是極為正常。可現在居然是三千斤。有了這種糧食。那大明百姓從此不會再有餓死之人了。他按耐住心中地激動。當即提筆批示。責令工部全權負責此事。大規模在官田中試種。

朱元璋放下筆。他心中地興奮依然沒有過去。又仔細地讀了一遍這封奏摺。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李維正。在太子諸多地遺言中。就有一條是希望他能准許李維正輔佐兒子允。或許是朱元璋年紀漸老地緣故。有些事情他沒有從前反應敏捷了。那天朝會後。他秘密召見了費廷安。才得知詹徽確有勾結高麗使栽贓李維正一事。他這才漸漸醒悟過來。李維正其實是被秦王所報復。雖然心裡明白。但他卻不肯認錯。畢竟李維正確實觸犯了他地海禁底線。

為了探查李維正被罷免後是否繼續有違反海禁之事,他特地命鳳陽錦衣衛派人暗中監視,得到了訊息是李維正在家養雞種田、安分守己,這讓朱元璋放下了心,他又想起李維正給他的關於高麗日本的萬言,想到他炮轟釜山,朱元璋最後終於下了結論,李維正其實並非是想反對海禁,他又不是沿海長大,對海不可能有什麼感情,他是年輕熱血的緣故,渴望與高麗、日本打一仗,擴張大明

,雖然不大現實,但這種思想他朱元璋是允許的,:一次重大挫折,李維正應該變得成熟一點了,不會再像過去那樣張狂。

太子遺言中提到希望李維正能輔佐長孫,這個建議朱元璋能理解,雖然立朱允為儲只是他的想法之一,他需要時間慢慢考慮朱元璋也擔心長孫允太年輕被叔叔們利用自毀前程,他身邊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人學問雖好,但大多不諳世事,生氣太重,允是需要一個像李維正那樣善於權謀鬥爭的人輔佐,再說,李維正的命可以說是太子救下的,他應該感恩於太子才對。

想到太子,朱元璋的心不由一陣絞痛,他痛苦地閉眼睛良久,朱元璋慢慢睜開了眼睛,他沉思片刻,便下旨道:“速召戶部右侍郎葉天明來見朕。”

不多時衛將葉天明領進了御房,去年因山東布政使賑災不力致山東出現了人吃人的慘象,朱元璋罷免了山東布政使之職,並任命在山東賑災的戶部左侍郎暴昭為山東新布政使,葉天明也遷為左侍郎,而戶部尚陳志浩年老多病,整個戶部基本都是葉天明在主管。

葉天明從考中進士那時起元璋便開始關注他了,他從主簿做起任知縣、知府,到今天年戶部左侍郎為官清廉,精明能幹且政績突出得朱元璋的讚許,幾次破格提拔他,尤其他去年被劃為太子黨後,他就是太子黨在朝中實際權力最高的官員,許多東宮的官員都為他馬是瞻,他已隱隱有領袖的氣質。

葉天明前跪磕頭,“臣葉天明參見陛下。”

“葉愛卿平身!”

“謝陛下,”葉天明站了起來,忑不安地等著朱元璋的問,他是朱元璋在太子去世後召見的第一個大臣,不知生了什麼事,他心中頗為緊張。

朱元璋看出的緊張,便笑著安慰他道:“愛卿不用緊張,今天朕心情很好,而且朕心情不錯還和你的女婿有一點關係。”

葉天明聽到皇提到維正,他心中猛地跳了起來,立刻又跪下道:“臣的女婿還年輕,不夠成熟,觸怒了陛下,陛下卻寬恕了他,臣感激不盡。”

去李維正被免職那天,葉天明正好在京畿周縣核查黃冊,沒有早朝,他第二天回來後才知道李維正被罷黜,他心中又驚又怕,生怕牽連到自己,但很快這件事便偃旗息鼓了,沒有涉及到他,但他心中始終為此事不安,唯恐有一天他被捲進去。

朱元見他說得誠懇,便擺擺手道:“李維正之事朕已經不追究了,朕也知道他其實是年輕氣盛,得罪人太多所致,不過他卻給朕立下了一個大功,朕剛剛才知道。”

說著,他便將山東都指揮使葉升奏摺遞給葉天明,“你看看!世間真有畝產三千斤的糧食,這是李維正做的一件大事。”

葉天明迅速看了一遍,他心中暗暗吃驚,他是戶部侍郎主管天下財政,當然知道畝產三千斤的糧食意味著什麼,它將徹底改變大明缺糧的被動局面,這可真是個天大的功勞,難道李維正又要因此翻身了不成?他心中亂成一團,卻又不敢多言。

朱元璋把奏摺收了回來,卻不再提此事,他話題一轉便道:“朕記得去年李維正第一個,希望立皇長孫允為皇太孫,後來你也表達了同樣的意願,朕沒有記錯!”

朱元璋這句話唬得葉天明快暈過去,前兩天他才特地下旨,再敢妄議立太子殺無赦,現在他把這件舊事突然提出來,怎麼不讓葉天明害怕,他腿一軟,再次跪倒在地,戰戰兢兢道:“請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