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83章:薛仁貴登頂(下)

李世民也覺得李浩的提議不妥,這麼大的功績只封一個上柱國,有點太小家子氣了,於是他望向李浩,問道:“詩狂,薛仁貴將軍此次可是滅國大功,高句麗雖是小國,可卻戰力不凡,當初朕御駕親征領十五萬大軍也未能滅其國,薛仁貴一路連勝,勢如破竹,三月之內便攻滅了高句麗,可見其卓絕本領,若只是封一個上柱國,恐怕不大妥當吧。”

“陛下明鑑。”李浩緩緩道,“陛下之前御駕親征,雖未能滅高句麗,但卻令高句麗國力大損,臣去年又在幽州破高句麗三萬大軍,使得高句麗剛剛恢復少許的兵力再度折損,如今的高句麗,已不似當年那般兇悍了。”

李世民聞言緩緩捋須,不置可否,不過很明顯,李浩的這些話他聽進去了,只不過還在斟酌而已,其實不得不說,李浩的這些話是有些道理的,現在的高句麗,肯定是比不了當年那麼強大的,但若要真說他們弱,卻也弱不到哪裡去。

吏部尚書于志寧聞言出列道:“陛下,臣以為瓊南王此言差矣!”

“哦?”李世民聞言攤手道,“於卿有何見解?”

于志寧道:“陛下當年御駕親征縱然使高句麗國力大衰,但高句麗人素以兇悍著稱,而且高句麗並非農產之國,舉國皆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陛下雖然擊潰了高句麗,但山林尤在,大海尤在,山林在,則飛禽走獸在,山參在,大海在,則海產在,期年後,高句麗人便可恢復元氣,兩年後,便能恢復田產。”

李世民聞言連連點頭,于志寧說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高句麗地處遼東苦寒之地,雖然國內也事農產,但一年只能收一季,產量極低,高句麗大部分百姓還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間的獵物和山參,是高句麗人最寶貴的東西,貂皮和高麗參,賣出高句麗能換取很多的糧食。

于志寧接著說道:“高句麗有百姓六十多萬,在陛下御駕親征之後,還有近五十萬,想要湊齊十萬大軍,並非難事,而此次薛仁貴將軍只領兵八萬,便滅高句麗全國,其功績仍是頗大戰功!”

于志寧並非李浩的反對派,但他就是看不慣李浩如此打壓薛仁貴,所以他這次算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李世民非常贊同于志寧所說的話,轉頭笑望李浩,問道:“詩狂,你可有話說?”

“回陛下。”李浩行禮道,“即便於大人所言非虛,但臣認為上柱國之勳已足夠賞薛將軍,上柱國之勳,非同小可,極其難封,臣一路走來,立下無數戰功才得封上柱國,薛將軍出道至今,不過數年,大戰也堪堪兩場而已,能如此快得封上柱國,足矣!”

李浩的話讓眾臣感覺出來了,他就是想打壓薛仁貴,於是褚遂良直接出列高聲道:“陛下,臣以為瓊南王所言不妥,上柱國之勳位,確實難封,卻不急著封,臣以為,當為薛將軍晉爵位為先,封職為先!”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眾文臣紛紛出列附議,支援褚遂良,李浩回頭假裝一臉怨念地望著他們,眾文臣均都露出得意之色,褚遂良更是向李浩發出挑釁的目光。

李世民聽了褚遂良的話後,仔細沉吟了一番,緩緩問:“那諸卿以為,當如何封賞薛仁貴,褚遂良,你先說說看。”

“啟奏陛下!”褚遂良激動道,“臣以為當晉薛仁貴為國公,封從一品驃騎大將軍,加封太子太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入天策府為副將。”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又是一連串的附議之聲。

褚遂良的這一提議讓李浩都震驚了,這樣的封賞,直接就是將薛仁貴推上神壇的節奏,幾乎要與他李浩並駕齊驅,爵位上,國公與郡王同品階,李浩的武散官也是驃騎大將軍,同時,太子太保和李浩的太子太傅平階,同中書門下三品更是牛逼,這是宰相職位,比李浩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更高一級,這完全就是眾文官們的造神計劃,他們想要將薛仁貴打造成朝堂上的新一代武官大佬,與他李浩分庭抗禮。

對於褚遂良這樣的封賞提議,李浩自然是暗自歡喜,他知道薛仁貴的為人,絕對不會背叛自己,薛仁貴爬的越高,對自己越有好處,如果李世民點頭,那麼李浩的這次反向求封賞的計劃就算是完美成功了,接下來就看李世民如何決定了。

聽了褚遂良的提議後,李世民微微蹙眉,他覺得褚遂良提出的封賞有點虛高,特別是同中書門下三品和太子太保,根本不在他的封賞計劃之內,就連爵位也高出了他的計劃,他原本的計劃只是封薛仁貴一個郡公而已,現在褚遂良直接就提出封國公,步子跨的有點大。

但李世民也不好直接反對,於是他又轉問李浩:“詩狂,你覺得如此封賞可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