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三章:慶功宴上

勝了,駱永勝又勝了!

當凱旋的王師邁著齊整的步伐,昂首挺胸扛著刀槍、押著俘虜回到南昌的時候,分寧大捷的訊息便插上翅膀,繞著全城盤旋,敲開一家又一家百姓的房門。

這絕對是一場比涇口之捷更振奮人心的勝利訊息,因為這場仗的戰果遠遠要比涇口更大數倍乃至數十倍。

宣德、寧海兩個軍整個編制被萬萬全全的消滅掉,即使當時天下百姓談之色變的契丹人都從來沒有取到過這般的戰績。

“天道在楚不在宋,宣德、寧海兩軍罔顧天命,合該遭逢此敗。”

這一夜是大楚歡歌痛飲的慶功日,卻也是城中那些心心念念盼著駱永勝兵敗身亡,朝廷早日光復洪州士族子弟魂斷之日。

朝廷又敗了,還一次敗的如此之慘,洪州重回王化之日怕是遙遙無期。

這種情況之下,不知道多少人家暗生心思。

實在不行,就從了駱永勝吧,祖祖輩輩都是士族,總不能到了這一輩就去當平頭百姓吧,跟誰打工不是幹,大不了將來駱永勝敗了的時候再重回趙宋懷抱便是。

雖然大楚的政策有點坑,當了官還不能免稅,但待遇俸祿還是不錯的,最最重要的一點。

就算交稅,那也是官,只要是官,他怎麼都比當老百姓好!

有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南昌文風鼎盛,大小士族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一時間求官自薦之人堵滿了政務閣的大門,正門外那一對石獅子都被排隊等候計程車人盤出了包漿。

文人有文人的心思,駱永勝有駱永勝的心思。

慶功宴上,當侯秉忠端著酒杯向他敬酒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

“曾經王上謂末將言,說天下有這麼一種兵,可以臥身火海而不動,當時末將說什麼都不信。王上說末將是因為沒見過所以不信,但現在末將見到了,末將信了。”

說罷,侯秉忠舉杯一飲而盡,感慨道:“王上練兵之能,末將欽服五內。”

駱永勝端起酒杯未飲,而是在手中轉動,看著杯上紋路說道:“若是沒有如此忠勇之軍,孤何以敢舉事。”

這話使得滿堂皆默然。

對啊,若是沒有這種心存為駱永勝赴死信念的兵,駱永勝怎麼敢舉旗?

都還沒等朝廷大軍到呢,所謂的討逆軍,實際上就是一夥反軍早就一鬨而散,甚至綁著駱永勝去投降了,哪裡還用得著朝廷動手啊。

四年,駱永勝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才練出這麼一支討逆軍,才將這支軍隊從頭至尾的培養成他想要看到的樣子,說實話,四年之前連駱永勝都不覺得自己有這種本事。

不過駱永勝前世和今生的經歷使得駱永勝只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有的事做了未必能成,不做一定不成!

他是個實幹家,不是命運論下的順民。

若是後者,早都不知道死多少次了,揚州那一次就夠砸斷駱永勝的脊樑骨,讓其一輩子像條狗一般站不起來。

前世的他是個譭譽參半的投機掮客,難聽點說就是成功學大師、傳銷頭子,就那樣都能有一批鐵桿追隨者,何況這一世他還是華夏正溯的黃帝后裔、大楚的正統君王!

若是這樣再練不出一支鐵軍出來,那駱永勝真就不造反了,反也是死,何不如舉家搬進東京,逍遙快活一生來的自在隨意。

那就沒有後面這麼多波瀾壯闊的故事了。

無論南昌城那些寫寫畫畫的讀書人把駱永勝說的如何不濟,他駱永勝眼下的人設總比高順要強一百倍不止,後者都能練出一支陷陣營,駱永勝練出一支討逆軍又算什麼。

“卿沒見過,故而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