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章:戰後問題與總結會(七)

遼國在對外的外交國書上,確確實實一直稱自己為中國。

自號其為中原文化繼承之國。

可笑嗎?

不。

可悲!

契丹是中國,那趙宋算什麼?

《遼金的佛教政策及其社會影響》、《契丹國志》、《佛學研究》、《民族與國家,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等著作中,都有關於遼國自稱中國之可查。

而有一個故事,說遼太祖禮佛,希望祭天敬神,和禮祀大功德者,但是誰先誰後呢?

太子耶律倍回答說:“佛非中國教,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於佛。”

於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先祭祀孔子,再祭祀佛祖。

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這說明,契丹人已經拿自己當純正血統的中國文化繼承者了。

所以如果沒有駱永勝的橫空出世,大遼,是歷史上草原政權享祚最久的國家。

218年!

有人會說了,清朝時間不比遼國還長嗎。

清朝是統一了中國的中原帝國,遼國是沒有統一中國的批著草原政權外皮的中原帝國!

元朝雖然統一了中國,但他的本質還是草原帝國。

走的還是成吉思汗定下來的大蒙古政策。

所以國祚不到一百年。

可遼國呢。

明明是草原政權,也沒有統一中國,但他的國祚為什麼那麼久。

因其變更了自己的草原政權屬性。

遼國之所以這麼長壽,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燕雲十六州在遼國的版圖疆域中,僅僅連一成、半成都不到。

大草原多大,燕雲十六州不過才半個河北而已。

但是,燕雲十六州的人口卻佔據了整個遼國六成以上!

《世界人口研究》中,卡爾魏特夫認為,遼國的契丹族人口大概在七十至一百萬左右,渤海人(也就是女真、室韋等環渤海地區農耕漁獵混合經濟體民族)大概有四五十萬,而漢人則有二百四十萬以上。

葛劍雄先生的《中國人口發展史》則認為,如果算上長城以北,還有部分漢人以農耕形式來養活遼人的話,那麼漢人的整體佔比應該還要提高。

這個比例,甚至有可能達到七成。

而在政治上,遼國有這麼一條規矩。

把遼國分為兩半,南院和北院派,也就是兩套中央班子,北院派的官和皇太后、皇后必須穿契丹服。

南院派的官和皇帝必須穿漢服!

所以我們看《天龍八部》動不動有什麼南院大王,穿契丹服是錯誤的!

南院派和皇帝,都必須穿漢服,不允許穿契丹服。

這是因為遼國不願意承認自己只是漢人口中的蠻夷。

他們才是中國!

這就是遼國長壽的原因啊,從文化上、經濟體的構成上、政權政治的穩定性上,遼國都搖身一變成為了具有鮮明中原帝國特色的國家政權。

趙宋的國祚為什麼可以超過三百年,是因為遼國的國運長。

遼國如果旦夕崩滅,那麼這就意味著中原帝國和草原帝國(其實就是另一個偽中原帝國)之間的平衡被打破。

沒有了遼國,趙宋就要面對大草原新興政權無序的衝擊和侵略。

那麼宋朝的國祚是斷不會延續那麼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