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八章:大楚經濟學開創者(下)

大楚國家大禮堂內,迴盪著沈知白的聲音。

現在的他已經完全說嗨了,哪怕面對著上千名的官員,依舊侃侃而談,再不見絲毫緊張侷促。

此刻,他就是唯一的主角。

“既然我們發現了這個規律,那麼這個規律可不可以破解呢?”

“當然可以!”

“還以養豬為例子來討論,為什麼我們人多了之後,依舊全國一年只能養出一百萬頭豬呢,到底是什麼原因限制了我們養殖業的產出。”

“找出這個原因來。”

“百姓跟我說,畜生容易生瘟,這就是衛生問題。”

“飼料不夠,養不活太多的畜生,那就是飼料的生產存在問題。”

“我們既然發現了問題,那就解決這個問題。”

“找一批人,專門專項的研究如何來治療豬瘟,增加豬的存活率和產出數量。”

“再找一批人,專門去搞飼料的生產,擴大飼料的產出數量來達到足夠彌補肉豬生產效率提高所帶來的缺口。”

“那麼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國家每年生產出來的肉豬越來越多,就解決了因人口增多而導致的豬肉價格上漲問題。”

“解決了物價,又該怎麼去解決人口增多而帶來的收入減少問題呢?”

“咱們是怎麼解決豬肉價格上漲的,因為咱們增添了新的人才,這是新的工作崗位啊,新的工作崗位新的職業,就自然有其職業收入。”

“用工崗位多了,自然就解決了人口增多而帶來的收入減少問題。”

“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

“一句話,就業崗位的多種性和繁榮發展促進了國家生產效率的提高,而國家生產效率的提高又解決了物價上漲的問題。

國家一年可以生產兩百萬、三百萬頭豬,而物價依舊維繫在之前的水平,那麼國家多出了那麼多的物,是不是變富了?

非常明確,國家變富了。”

“我們甚至可以有望在某一天實現,老百姓頓頓都能吃上肉,為什麼,因為生產效率提高了。”

“豬肉只是我舉得一個例子,是可以套用在整個國家任何一個生產領域的。”

“糧食的產出永遠是固定的,一畝地該產多少就產多少,上下的懸殊不會太大,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肥料不夠好?”

“那咱們就研究好的肥料,開設專門的學習課程乃至專門的農業學院,培養農學生去學習怎麼使糧食擴產。”

“這也要學那也要學,地誰來種呢?”

“一個農民一年最多隻能伺候十幾畝地,多了忙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