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一章:軍銜、授勳和功等制

時隔大半年重入南昌,和印象中的那座城市已有了天壤懸殊。

駱永勝已經很難再找到自己記憶中生活了五年之久的南昌故影了。

殘垣斷壁、破敗蕭條。

“曾經的南昌一府三縣,五十七萬百姓,如今的南昌,四萬大軍。”

在一群將領的簇擁下,駱永勝走進了曾經屬於自己開府治事的大元帥府,這裡倒是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化,依舊的莊嚴大氣,依舊的氣勢磅礴。

事實證明,凡是可以被戰亂所毀滅的,都是屬於百姓的傢俬,而行使權力的地方,永遠會被保留的很好,無論是哪一方來掌權。

“戰亂勘平、恢復民生。”

駱永勝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耿百順和魏稟坤的政務閣,他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整編軍隊上。

那一支投誠的威虜軍。

領頭的人叫作聶方,是南昌本地人,他的投誠,給駱永勝帶來了六千四百名真正意義上的百戰精兵。

當年五萬鎮南軍北上去邊疆,時逢契丹南叩就編入進威虜軍的編制來禦敵,打了幾年的仗只剩下一萬五千名精銳。

朝廷屠南昌,這一萬五千名士兵又譁變南下,一路衝破趙宋重重阻隔,又一次在數千裡的征途中折損了大半,活著衝回故鄉來的,便只剩下這六千四百人了。

他們或許不如討逆軍的老兵那般意志堅定,有著明確的從軍價值觀,但他們的實戰戰力卻絕對不弱下風。

這些老兵,打了太多年的仗,經歷了太多次的生死。

而現在,都屬於駱楚了。

“我們為朝廷守禦邊疆、百戰還生,朝廷卻屠殺蹂躪我們的親人,此生,我等與趙宋勢不兩立、生死難容。”

聶方帶著一眾部將向駱永勝表示了忠心,即使他們不說,駱永勝也相信他們的忠心。

因為這份忠心是趙宋朝廷生生逼出來的。

“爾等皆是江南六州之民,與孤與我大楚都是自家親人,孤信。”

駱永勝當即表示:“以汝部六千四百人為骨,成第四衛,聶將軍任第四衛指揮使。”

對於如何整編這支老兵,駱永勝並沒有打算將這群人直接打散以期分散兵權,而是選擇給了聶方最大的信任,不僅完整的保留整支軍隊的編制,還要補充到一個衛萬人的滿編,由聶方親任這第四衛的指揮使。

“末將,領謝王命。”

面對聶方的感激,駱永勝溫聲親切道:“等過些日子南昌家園重建之後,孤便給將軍授銜。”

軍銜,是駱永勝最近憋著心思搞出來的一種武官品軼制。

駱楚的軍事體系中,以往只有軍職,比如衛指揮使、部裨將、營校尉,這種就是實權的指揮職務。

現在呢又多了軍銜。

如駱永勝的三軍大元帥,就是職務、軍銜二合一的最高品軼。

及下,駱永勝按照正一品到從九品的級別製作了一整套的軍銜,不過與後世的將校尉有所出入。

分別是正一品天策上將軍銜,暫無授。

從一品柱國上將軍、輔國上將軍銜,暫無授。

正二品驃騎大將軍、驍騎大將軍銜,暫無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