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及瀛莫前線,可能會有人下意識的往京津一帶去想,認為是在河北的北部,實際上瀛莫就是後世的河北任丘、河間。
而所謂的河北三關,就在後世極其出名的雄安一帶。
這個時期,還沒有回河之爭,黃河還沒有改道,更不是後世因為花園口決堤而形成的新黃河,這個時期黃河走的還是東漢故道,經山東入海,所以莫州就在黃河北不足一百里。
一旦莫州失陷,契丹人就可以在河間縣南岸登船,走黃河逆流而上直接抵達東京,或順流東去至山東。
恰是因為這個原因,故而莫州的重要性就變得極大。
寇凖抵達莫州的時候,正是遼國攻勢最猛的當口,遼國此次南侵的主帥就是他們的齊王大丞相韓德昌。
這個名字沒有他另一個名字響亮,叫韓德讓,也叫耶律隆運。
韓德昌的名字是澶州之盟前耶律隆緒賜的。
自打瀛洲之戰後,遼國因為損失了七八萬兵馬,也算是傷了一點元氣,加上澶州之盟的存在,遼國確實也就沒有心思再顧暇南侵,但是這兩年時過境遷,當得知自己南邊這個鄰居國內已經反成一鍋粥後,耶律一家子可就動了歪心思。
這是天賜的良機啊。
於是,韓德昌一力主戰,耶律隆緒和簫綽娘倆一合計,咬咬牙給韓德昌湊出了十萬精銳。
這可是契丹現在唯一能拿出的大部家當了。
若是這十萬人有失,燕雲十六州都守不住。
有道是風險越大回報越大,遼國這一次賭上家當甚至是賭上國運,目的當然不只是為了掠奪一些百姓和糧食,而是大筆一揮畫了一個大圈。
遼國要吞併整個河北帶山東!
故而遼軍一路推進的極為迅速,在攻克瀛洲後便馬不停蹄、兵不卸甲的繼續向南,對莫州展開了攻勢。
可讓韓德昌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寇凖這個老對手竟然來了!
他不是應該在東京抵禦叛亂的駱楚嗎?
這可真是個狠人啊。
誰都沒有想到,寇凖竟然拼著放棄東京也要來莫州跟韓德昌掰腕子,後者同樣始料未及,所以他在莫州城外吃了一個小虧。
寇凖帶來的,可都是騎兵。
當時遼軍正忙著攻城,趕等哨騎發現了寇凖大軍時倉惶撤退又哪裡來得及,要不是韓德昌派了一支重步兵壓住陣腳,連中軍都得亂。
饒是如此到最後一清點,還是損了五六千兵馬。
可把韓德昌心疼壞了。
心疼歸心疼,仗還是要繼續打得,不過韓德昌卻轉了歪心思。
“你們說,那寇凖既然來這,是不是意味著現在的東京城已經空了?”
一群從屬的契丹貴族面面相覷,試探問道:“殿下的意思是,咱們派一支偏師偷過去,乘虛奪了南人的首都?”
這群白痴!
韓德昌差點被氣死,他瞪了說出這個提議的將領一眼,哼道:“東京是什麼地方,咱們派一支偏師就想拿下來?
三萬人夠不夠?三萬人還能叫偏師嗎!
孤的意思,是暗中派使者南渡,去找那駱永勝,和他密謀約定,讓他儘快攻佔東京,截斷寇凖老兒的後勤糧道,如此一來則我兩方合力殺寇凖於莫州。
事成之後,我大遼可以幫他攻佔山東,屆時河北歸我大遼,山東歸他的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