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閣一出來,駱永勝便馬不停蹄的趕往大元帥府,升帳點將,將一眾楚軍重將都召集了起來。
論功行賞這種事,文官系統照顧到了,當然不能少了武官系統。
“之前咱們楚軍的軍事建制只到了衛一級,現在我大楚擁兵幾十萬,自當要在衛一級上再添設新一級建制。
孤的意思呢,是五個滿編衛設一軍。
軍級主官為都指揮使,兩名副都指揮使,一名軍總政官。
除了軍事體系的構建之外,大元帥府將會擁有保留,負責統帥全國騎、步、水三軍,由孤親領大元帥一職。
元帥府轄制兵器司、糧秣司、政工司。
兵器司負責兵器、裝備的核發,生產任務交由內閣工部國防建設司下轄的軍器監。
糧秣司負責糧食、兵餉的核發,統計工作交由內閣兵部軍備清查司負責。
政工司負責軍隊文化知識的教學以及軍中主將的晉升考核,人員選派和管理交由御前司君衛隊。”
御前司便是駱永勝之前和嚴真商量著一起搞出來的一箇中央獨立部門。
這個御前司將只對駱永勝一人負責。
御前司將會分為內外兩個衙門,內務衙門就是宮苑十二局和宮廷衛戍,因為駱永勝一直沒有住過皇宮,所以這個內務衙門還沒有創立。
而御前司的外務衙門就比較牛氣了,將會包括君衛隊、錦衣衛、大楚報社。
君衛隊的重要性都清楚,現在很多軍政兩界的大官基本都交了入君衛隊的申請,作為君衛隊的負責人,嚴真雖然已經沒有了文武官員的實際職務,但僅這一個身份,就被駱永勝實授了正一品。
軍銜也掛到了從一品柱國上將軍。
相比起君衛隊來,同屬御前司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成俊便可憐許多,因為他才只是個正三品,軍銜掛也僅僅只是掛到從二品衛大將軍。
沒辦法,誰讓君衛隊才是大楚的根。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君衛隊已經發展到了三萬多人,其中很多更是地方和軍中主官。
這麼強大的能量,若是嚴真造反的話,那豈不是易如反掌。
先不說君衛隊的成立思想如何,僅說一點。
君衛隊成員,這也僅僅是一個身份而已。
比如一個縣令,他是君衛隊的成員分子,可到底工作該如何開展,還是要接受上一級府衙的領導,並不需要向嚴真彙報。
嚴真本身也沒有指揮君衛隊成員做任何事的權力。
更沒有提拔任何人的權力。
即使是將別人的君衛隊成員身份褫奪掉,那也需要君衛隊內部調查司進行審察和下達處罰決定,根本到不了嚴真這一級別。
畢竟君衛隊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如何運轉和進一步發展都已經不是某一個主官可以橫加影響的,而且駱永勝也打算等嚴真將來致仕之後,就不會再設君衛隊指揮使。
君衛隊如何發展都將自行運轉,對上,則接受國家君主和御前司的領導即可。
除了御前司的成立,駱永勝之所以在大元帥府中成立兵器、糧秣、政工三司,就是為了細化權力和分工,使得軍中主帥的職責將變得純粹。
做一名純粹的軍人。
當將軍的只負責閒時練兵和戰時打仗,其他時候、其他事務一概不用操心。
話又說回來,也輪不到軍隊主將操心。
軍人不幹系政治,文官不插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