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永勝要復周禮!
當這句話從駱永勝口中說出來的時候,禮堂內所有人腦子裡都浮現出一個名字。
王莽!
在中國的歷史上,除了周公旦這位周禮的創始人之外,只有王莽一個人是奔著周禮書中所謂的大同小康而奮鬥的君王,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戲謔的將其稱之為穿越者的原因。
但是王莽的結果,青史野史也都記得很詳細。
除了王莽之外,中國還有兩個人曾經舉起過恢復周禮的大旗。
一個是北周太祖宇文泰,不過他的恢復只是畫皮沒有畫骨,僅復設所謂的六官也不叫恢復周禮。
還有一個就是鼎鼎大名的荊公王安石了。
荊公膽子大啊,一個宰相敢去舉周禮的大旗搞變法,荀孟之變中王安石一黨與司馬光一黨的黨爭便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談恢復周禮之前,必須要著重介紹一下荀孟之變,以此來印證和引出周禮的核心思想或者通俗說便是國家價值觀,不然的話很難闡述清楚,大家也未必看得明白。
駱永勝提出的以周禮為核心而制定大楚法典,那麼這裡的意思就很明確,他用到的將會是周禮的核心精神,而不是像宇文泰那般只是恢復西周的官制。
這也是所有人都吃驚的地方。
周禮雖是兩千年的著作,但其核心精神卻是極其超前的。
是後世二十一世紀都還在追求且尚未實現的。
在荀孟之變之前,宋朝計程車大夫官僚系統對皇權起到制度性制約作用,是一個同樣具有制度性專權特點的行使國家權力的系統。
而宋神宗本身是想要脫離出這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環境,恢復皇帝專權。
於是有了王安石的那句豪言。
‘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
從這一刻開始,王安石走上了轟轟烈烈的變法道路,但也因此被司馬光一黨所鄙視,將王安石一黨視為心術不正、投機鑽營之輩。
一句話簡單概括,即投機主義思想。
雖然王荊公在這處上有一定汙點,但從其所作《讀孟嘗君傳》中的一些文章可以看出,王安石對個人倫理、政治倫理仍是極重視且對自己有很高標準要求的。
並且王安石希望將對自己的這個標準用到整個國家、用到全天下每一個人身上,於是,他需要一面旗幟。
這面旗幟,就是恢復周禮!
可是,恢復周禮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周禮在對國家的治理中存在一個很高的要求,即制度性專權。
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制度性專權特點,即資源上全面國有化、經濟上由政府進行宏觀調控、丁籍戶口統一管理、行政機關由中央垂直領導。
這四點,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四千多年曆史中就從來沒有實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