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九十二章:大楚第一個國家目標(中)

現在的大楚若說想找出一個最熟悉遼國情況的,寇凖自然當仁不讓。

他和遼國之間雖然只打了一場瀛洲會戰,但戰前的十幾年,寇凖可從來沒忘記過收集遼國情報。

讓他來做通報,自然是最恰當的。

“諸位,遼國的情況相較於我們中原來說,總體還是比較複雜的,老夫在這裡就簡明扼要的粗略說一下。

契丹人始於草原,但自其定都黃龍府並將其疆域拓至鴨綠江高麗國後,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遊牧民,他們不僅放牧,也開始在白山黑水之間捕魚打獵,後來侵佔了燕雲十六州,遼南院大王、大丞相韓德昌便以此效法中原推行農賦稅。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漠南漠北草原,契丹依舊推行部落制,而在遼東一帶,契丹與當地的室韋、女真等各部族之間的關係則是朝貢制,這些遼東地方部族透過漁獵向遼國進貢,同時充當僕從軍。

而在河北、燕雲等地,則是韓德昌這位南院大王搞出來的漢地政權,一切稅法都仿效我中原王朝。

因此,契丹人不僅擁有其傳統強大的戰時動員能力,同樣在後勤方面不存在短缺。

老夫給諸位舉個例子,瀛洲會戰之前,韓德昌向簫綽遞表準備南侵,自預謀之日始至發兵,前後不到四個月,韓德昌就歸攏了近二十萬大軍!

反觀先宋,於鹹平三年籌劃北伐,當時計劃組軍三十五萬,糧四百萬石。

結果到景德元年,前後三年多的時間,先宋只准備了十萬軍,糧一百五十萬石。

這裡面,固然朝廷的拖沓和先帝在戰和中搖擺不定的態度有直接關係,但地方的動員能力一樣極差。”

寇凖大聲說道:“因此,契丹人來去如風,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嚴重破壞了河北邊疆的民生,使河北大地時刻處在被鐵蹄蹂躪的危險之中,百姓心都難安,還怎麼去耕地、建城、集市?

河北民生之凋敝也是必然之事。

若是咱們想打,想北伐,那麼五年內,咱們必須解決四個極其嚴峻的問題,只有解決這四個嚴峻的問題,我們才有足夠的能力組建一支北伐大軍,準備好充足的糧秣、動員足夠的後勤民夫,才能一鼓作氣收復燕雲十六州。”

駱永勝帶頭鼓起了掌,頃刻間禮堂內掌聲炸響。

大楚沒有跪禮,駱永勝也不喜歡自己坐著所有人都站在那等,所以開大會的時候,基本都坐著。

因此,駱永勝很多時候發言結束,大臣們便乾脆用掌聲來回應。

是有點違和,但總比駱永勝沒說幾句,大傢伙就起身作揖鞠躬的好。

那幾百把椅子在地磚上摩擦來摩擦去的動靜多刺耳。

待掌聲稍停,寇凖才繼續開口。

“老夫提到的四個問題,分別是我大楚的國家財政問題、地方匪寇問題、邊防外患問題和黃河治理問題。”

前三個問題都還好理解,但最後一個駱永勝便有些不明所以了。

北伐契丹和治理黃河有什麼關係。

雖不懂,但駱永勝沒吭聲。

現在的時間是屬於寇凖的,他沒講完之前,駱永勝不會貿然開口。

“這第一點便是國家的財政問題,我大楚眼下剛剛平定天下,萬里江山都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這個時候,大規模的動刀兵,不智。

何況,我大楚的財政很良善嗎?

我看不然。

均田地、平徭賦、免苛捐雜稅,這是讓利於民,是藏富於民,百姓的生活確實會變好,國家的元氣也會快速恢復,從長遠來看,五年內,我大楚就有望追上甚至超過宋鹹平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