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府。
這段時間陝西忙的厲害,主要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修葺在西安的李唐皇宮,這一點倒還好辦,早前趙恆帶著朝廷西逃的時候,因為不知道還能不能還都東京,故而將唐朝皇宮好好修葺翻新了一遍。
這讓現在擔任陝西布政使的張本清少卻了很多麻煩。
人力物力的花費也不算太大,尚且在陝西當局的承受範圍之內,事還不算太棘手。
倒是第二件事比較麻煩。
那就是整理修葺陝北延安府的黃帝陵。
駱永勝自號姬姓駱氏,是軒轅黃帝的後裔,登基前必然要先來陝西祭祖,那麼黃帝陵就等同於泰山的封禪臺。
必須要擴建和修葺。
當年漢武帝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率領十八萬大軍共祭黃帝陵,聲勢可謂浩大至極。
眼下的駱永勝論功績,雖然還沒有趕上漢武,可內閣給到陝西的指示,卻是說了。
‘此番祭祖,聲勢上,大王當遠超漢武,以此激勵三軍’
駱永勝成立的中央軍區,足足有三十萬人,很顯然,祭祖的時候駱永勝打算全給帶上。
雖然沾了點好大喜功的毛病,但這麼做的好處也一樣很明顯。
那就是可以激勵出參與者極強的國家榮譽感。
所以無論是古人、今人還是後人,在操辦國家活動及盛典的時候,排場和聲勢都一定會整的很大。
目的就在於這裡。
靡費的錢糧物力終究都只是外物,可以再賺回來。
國家的榮譽感和凝聚力,若是隻用這些東西就換到,自然是極賺的買賣。
除了這個直觀可以看到的原因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內閣需要照顧一下君衛隊的感情。
君衛隊眼下已經成為大楚軍政兩界都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在這群狂熱者的眼裡,駱永勝可比秦皇漢武要偉大多了。
祭祖黃帝的規模,若是遜色於漢武,基層,是會非議不斷的。
對於內閣交代下來的差事,張本清作為寇凖的孃家表親,當然不可能在這件事情上給寇凖掉鏈子,但他現在卻沒法做好。
因為延安府,離著西夏的兵鋒極近。
早前中原風雲激盪,一片大亂的時候,李德明趁亂取禮,大軍襲奪了麟州,而後一路往南進佔綏德。
一旦渡過無定河,就到延安了。
這樣的情況下,你讓張本清怎麼敢把大量的人力物資派駐進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