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的軍報送到南昌時,時間已經到了十一月初,這會子駱永勝正忙著和寇凖商量黃河工程呢。
“工部前些日子彙報了工程進度,第一批二十萬民夫也已經基本徵募完成,江蘇、安徽、浙江的糧食、冬衣也已基本籌措完成,正在陸續發往山東。”
疏浚黃河的河床毫無疑問是一項超大型國家工程,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不比始皇修長城、煬帝通運河要差多少。
有人可能覺得這怎麼可能,但事實卻是實打實擺在這裡。
東漢黃河古道已經有上千年了,下游幾乎完全淤塞,這才會導致每到暴雨時期,黃河就必然會氾濫。
哪裡下雨,哪裡就泛黃。
如果不是因為黃河的原因,趙宋三百年曆史,也不會年年鬧起義了。
黃河的問題在歷史上已經嚴峻到趙宋當局想救都沒有能力去救。
幾百裡的淤塞,僅疏浚河道、擴修河床就需要徵調民夫數百萬,更別說開支流、建渠庫、通大海了。
要不是因為修不起,歷史上何至於有回河之爭。
但話又說回來,為了省錢,或者說趙宋朝廷為了不向士大夫階級徵稅修黃河,而強行決堤使黃河改道。
那麼因此而死在黃河氾濫中的上千萬先民的亡魂,該找誰算賬!
誰還在為趙宋洗地?
老趙家不吃糧食,不當人子,駱永勝可沒他們那麼狠。
他心再毒,也幹不出掘黃河這種事來。
所以,哪怕這項工程再如何浩大、如何艱難,他都得硬著頭皮幹下去。
“讓工部抓緊點時間,前幾個月夏汛,沿道又有十七個縣受災,河南都淹成什麼樣子了,要不是開封府的存糧充足,易子而食的悲劇就要在我大楚上演了。”
駱永勝對這項工作很上心,指示道:“全國上下都催著孤明年抓緊登基,要是遍地餓殍,孤有何顏面去祭祖,又如何恬為華夏共主?
告訴工部,有什麼困難都不要怕,大膽的提出來,內閣都要想盡辦法來解決。”
寇凖點點頭,他最看中的就是駱永勝這一點。
這位現在實打實是真拿老百姓的事當事。
以前如此、現在如此。
所謂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只要施仁政,那就是仁君,誰去關心他的政治目的是否骯髒卑劣?
如果國家不去修黃河,那省下的錢糧可以募集操練上百萬大軍,加上之前趙宋留下的十二個養馬監近三十萬匹馬,大楚完全可以在三年內滅掉所謂的遼國!
這一點,寇凖有絕對把握。
駱永勝放著近在咫尺的豐功偉業不去取,放著一個君王最在乎的開疆拓土不去做,而是把如此海量的物資往老百姓身上去使用。
誰還有資格站出來罵他駱永勝?
“工部的困難倒是不太多,就是受制於一點無法全力施工。”
寇凖遲疑的嘆了口氣:“民夫們每日工作的時長不能超過六個時辰,這讓工期難免會有所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