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零六章:豪族社會的終焉(中)

當晚的內閣臨時會議結束了,最終形成的決議還是以之前寇凖的折中對策為主要核心,不過在處罰上稍微加大些許。

那便是如果此刻在曲阜計程車子儒生繼續圍堵、阻撓童學的開學授課以及山東教育司的工作,那麼所有人都將會被抓捕,判以數年乃至十餘年不等的刑期。

至於駱成文提到的殺,寇凖沒有采納。

那太狠毒,對一群學生沒有必要。

更何況,這群學生很可能也是被人慫恿鼓動的,幕後黑手才是關鍵。

“說不準就是四大家乾的。”

這只是寇凖的猜想,故而即使心中覺得可能性很高,但寇凖並沒有拿到會議上去說,他不想繼續節外生枝,起碼在這個時候不應該節外生枝。

為什麼,因為他是內閣首輔。

作為大楚政壇第一人,到了這個位置上做事情,最重要的當然是應該先摸清楚駱永勝的打算。

山東的事駱永勝顯然是早已知情,但他卻推病不出,不想討論,心裡想的啥?

真的只是因為駱永勝覺得這種小事不足掛齒嗎。

顯然不可能,這也不是一件小事。

寇凖覺得,這內裡應該是駱永勝打算考校一下內閣。

通俗一點來說,算是駱永勝交給內閣五人的考卷,以此來挑選他心儀的閣臣或者說能在思想上企及駱永勝高度的閣臣。

以前忙著打仗,內閣找一群有政務處理能力的閣臣對付著,現在要搞建設、大發展,那內閣閣臣就必須得好好物色了。

中央的思想都不統一,那地方還發展個屁啊。

越想,寇凖越覺得極有可能,故而回到居室後也沒有急著休息,而是掌了燈,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

《駱永勝文選》

這些年,駱永勝陸陸續續寫了很多本書,每一本,寇凖都有再看,因為他發現,每一次看駱永勝寫的書,都會有種歎為觀止的驚訝。

總讓寇凖有一種駱永勝似乎能夠看到千年後的感覺。

每當這種感覺升起的時候,寇凖都搖頭失笑。

這怎麼可能呢。

翻開書,寇凖沒有去看書籤那一頁,而是返回到目錄,特意找了一篇名為‘論普遍帝國下的中國及其中央政府’的文章。

“自始皇帝混一宇內、統一六國之後,中國則自然成為普遍帝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達成此成就,始皇以此而引其為亙古未有之偉業......

漢承秦基,亦是普遍帝國之本質,但大陸化普遍帝國之邏輯自會引導皇帝之野心,便是開疆闢土的渴盼。

《漢本紀》和《史記》均有記載,‘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戶口減半’足說明一場伐匈奴之戰,已將整個大漢朝徹底掏空,無數百姓非死於兵戈,而是死於朝廷籌措軍費無度,生生化為餓殍而死。

大量的流民託庇於地主豪強、世家門閥,自此,原本僅有錢有糧、有權有勢的地主豪強、世家門閥在此時藉此機會又擁有了大量可供支配之人力,豪族為之誕生,中國進入豪族社會階段。

地方豪族崛起,中央卻已經空虛,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卻採納了張湯的進言,收歸貨幣鑄造權、推行鹽鐵專賣。

看似強化了集權秩序,實際上反而嚴重壓制了社會活力,使民間本就以無力為生的百姓小民經濟徹底崩潰,中央無能為力,再走錯路,默許地方豪族引導百姓施行實物交易。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