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每個騎兵右腰間,都掛著已裝好箭矢的小連弩,左邊掛著弓和銅劍,背部是裝滿箭矢的箭囊。
因為小連弩箭矢比弓箭箭矢小,箭囊能裝下許多箭矢,滿足連弩射擊所需。
現在的作戰,不是隴西作戰中的游擊戰,而是硬碰硬的正面交鋒,要用凌厲的攻勢擊敗敵軍。
一支軍隊能打巧仗,那隻能是憑藉主將用兵能力巧妙地戰勝敵人。
只能打巧仗的軍隊,不能顯示出真正實力,要有能打硬仗的軍隊,才是真正的強軍。
硬碰硬,我比你更硬,才更讓敵人害怕。
實力才是硬道理,實力弱的軍隊,或許能因為主將善於用兵,在某一階段佔得一些便宜,但決定戰爭勝負的,實力仍然是關鍵因素。
在嬴政統一六國戰爭中,並不是僅僅依靠有王翦這樣的統帥,還跟秦軍充足的糧草保障、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軍功爵激勵等因素分不開。
如今,秦國要用鐵拳擊敗匈奴兵。
在三萬秦軍騎兵中,衝在最前面的,是由軍候王翳所率領的部隊。
他自告奮勇,要求擔任前鋒,李必答應了他的要求。
離匈奴兵越來越近,秦兵們手中拿著小連弩,做好射擊準備。
匈奴兵張弓搭箭,同樣做好射擊準備。
讓他們奇怪的是,秦軍騎兵並沒有弓箭,而是拿著木製之物,是他們從未見過之物。
不管秦軍用什麼武器,對於匈奴兵來說,一律射殺。
匈奴兵在原地等待著秦軍到來,沒多久,秦軍已進入射程範圍了,他們並沒有射箭。
相較於步卒弓箭手,騎射由於在一般情況下,距離三十至五十米時,是弓騎兵最佳射箭距離,要是超出這個距離,準確度差很多,殺傷力也有所不足。
即將進入小連弩有效射程了,敵軍還未射箭,王翳心中稍寬,只要能衝入小連弩射程內,已方就佔據了很大優勢。
很快,雙方最前鋒,相聚只有約五十米了。
匈奴兵射箭了。
秦軍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操作手中連弩射擊。
雙方各有士兵中箭倒下。
但是,在匈奴兵射出箭後,右手正要往後要取箭支時,秦軍已射出第二支箭。
匈奴兵紛紛中箭,快速倒下。
衝在最前面的秦兵中,有軍職為屯長的秦勇。
他非常興奮,手中的連弩,已經射中多名匈奴兵,部下的損傷不大。
秦軍那個木製之物,居然能射箭,並且射得這麼快。
扎桑和馮旗都驚駭了。
秦軍突然間使出神兵利器,措手不及的匈奴兵短時間內倒下一大批,不免膽戰心驚。
王翳率軍衝上前去後,後面的秦兵源源不斷衝來。
李必要以最凌厲攻勢擊垮匈奴兵。
“嗖嗖嗖嗖嗖……”
戰場上,密集的射箭聲和馬蹄聲交織在一起。
秦軍連弩射速實在太快了,匈奴兵很快被壓制。
李必在後方觀察著戰況,指揮著部隊。
正面進攻部隊已衝上去了,連弩展現出強大威力,讓匈奴兵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