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韓軍,本身士氣就不高,再加上被秦軍衝入陣中,創亂陣型,士氣進一步受挫,他們根本無法遏制衝入陣中的秦兵,失敗已不可挽回。
不過,韓軍同樣有二十級軍功爵,升爵位的標準比秦軍還要低。韓兵們憑藉著殺敵立功封爵這個信念,在頑強抵抗著。
韓王信看著如此戰況,敗局已呈現出來,心中在滴血。
在營壘東南邊的兩萬韓軍,被戰況震駭了,王賀遲遲沒有向東邊的秦軍發起進攻,雙方僵持著。
————————
齊軍營壘瞭望塔,呂澤看著如此戰況,那彪悍勇猛的秦軍,讓他心中打顫。
旁邊的馮無擇道:“將軍,韓軍恐怕擋不住了,末將願率軍出戰,支援韓軍。”
呂澤道:“秦軍士氣正旺,如若現在出戰,凶多吉少,守在營壘最安全。”
他已失去了出戰的勇氣,不希望部下白白損失。
郭亭道:“呂將軍,末將認為,就算秦軍士氣旺盛,我軍也必須出去營救。齊、韓、趙三國結盟,一方有難,另一方必須救援,若今日見死不救,如若皇帝陛下不處置將軍,如何向韓國交代?末將願帶兵出去跟秦軍作戰。”
呂澤是關係戶,被皇帝特殊照顧,齊軍中無人不知。
呂澤想想也是,說道:“我命你帶兵一萬,出去救援韓軍。”
郭亭接令,迅速點齊兵馬。
————————
“將軍,齊軍出來了!”
站在戰車上的趙佗,望向東北方向的齊軍營壘,齊軍魚貫而出。
“傳我命令,一千騎兵、兩千弓弩兵立即出擊,壓制齊軍,將其逼回大營。”
命令很快下達。
在這個三萬人的秦軍方陣中,左右兩翼各有兩千騎兵。
左邊一千騎兵向出動了,向齊軍營壘方向奔去,兩千弓弩兵跑步前進。
此時的韓軍大方陣,已經是殘陣,除了方陣後方的主將周邊暫且安然無恙,其餘位置已陷入混亂。
在方陣最外圍,仍然有韓軍矛兵在跟秦軍矛兵交戰著。
由於長矛太長,只能在團隊作戰中才能發揮作用。
方陣被衝出許多缺口,每衝出一個缺口,就意味著原本在該位置上的韓軍矛兵傷亡。其他矛兵被分割成許多股,既要面對外圍秦軍矛兵的攻擊,也要防備背後有可能的襲擊。
在聯合打擊下,韓軍長矛兵已是傷亡過半。
函谷關弘農河以東的大戰,遮天蔽日。
這時,韓軍方陣左右兩翼的騎兵出擊了,這是韓王信唯一的希望。
韓軍兩翼各一千五百騎兵,衝向前方作戰最外圍,要用弓箭射殺秦軍矛兵。
秦騎兵剩下三千人中,其中有兩千配備了小連弩,部署在右翼。
這批連弩騎兵,由楊喜率領。
楊喜原本是朗衛中的郎中騎,趙佗前來函谷關,被皇帝調派到此擔任騎兵武將。
在沒有馬鐙的時期,騎兵只是作為輔助力量,一般作為襲擾敵軍之用,如果是列陣作戰,當敵軍戰陣被衝亂後,可加入戰鬥,協助步卒擊殺敵軍,如果是敵軍潰逃,則依靠騎兵機動力對其追殲。
現在時機已到,趙佗命令三千騎兵出擊。
敵軍騎兵同樣出動,那就將其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