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王險城(現代的平壤)。
今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
秦軍大軍集結在城外,在等待著箕準出來投降。
巳時正,北門開啟,光著上身的箕準,雙手捧著象徵王權的大印,帶著臣子們垂頭喪氣出城。
箕準走到楊武、呂馬童面前,老老實實跪下。
“朝鮮王箕準,率全體大臣向秦國投降,從此以後,朝鮮全體臣民,皆為秦人。”
箕子朝鮮本身就是商紂的後代來到朝鮮後建立的政權,雖然跟秦國文字不一樣,在語言上跟中原人相同,只是發言有所不同,相互聽起來不存在障礙。
呂馬童的親兵接過列印,說道:“箕準,既然你肯開城投降,陛下不會治你的罪,還會給你封爵位,會讓你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箕準道:“謝大秦皇帝陛下。”
隨後,呂馬童和楊武進入王險城。
王險城雖然比不上大秦的五大城市,亦算得上是大城了,一路上路過之地,街道都十分整潔。
楊武和呂馬童都有留意到,兩邊商鋪招牌上的文字,寫著的是商紂時期的古老文字,只能約莫看懂一部分。
隨後不久,兩人來到王宮,先有一批士卒進入,確保掌控王宮。
來到官署內,兩人檢視關於戶籍人口記錄。
根據箕準講述,截止去年,整個朝鮮過人口六十八萬,由於長期沒有戰爭,男女比例比較平衡。
至於糧食產量和府庫收入,則比較普通,還不如燕國。
楊武和呂馬童在這裡住下來,確保對整個朝鮮的掌控。
不久後,王元來抵達了王險城,實行了很多穩定人心的措施,宣佈免除賦稅徭役兩年,暫時對朝鮮實行軍事管治,等待朝廷的進一步任命。
王元坐鎮王險城,派鍾離昧和楊武率軍南下,要消滅辰國。
這時期的辰國並非完整的國家新式,而是類似於匈奴這樣的部落聯盟。
楊武和呂馬童率軍南下,辰國雖不至於像箕子朝鮮這麼不濟,但也抵擋不了多久,秦軍累計付出數千人代價,耗費三個月時間,終於把整個辰國都掌控。
————————
河套地,單于大帳,張良在這裡講到了冒頓。
冒頓對張良道:“張良,聽說你很有謀略,為何保不住韓國和齊國。”
張良道:“啟稟單于,謀略重要,實力更重要。暴秦有明君,又有先進兵器,實力過於強大,我張良雖竭盡全力,仍然不敵暴秦。”
冒頓問道:“你覺得,眼下匈奴情況,該如何抗衡秦國?”
張良道:“匈奴最大優勢,是機動力,隨時可襲擾暴秦各地。匈奴要像蛇一樣,讓暴秦不知蛇會攻向何處,不知何時會襲擊邊境。”
冒頓道:“張良,你說的或許有理。秦國已滲透西域,月氏國稱臣於秦國,我們該如何反擊?”
張良道:“西域各國,並非全部臣服於秦國。秦國可派鄒離出使西域,單于也可派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西域,遊說各國共抗暴秦,就算不能讓他們反秦,最少讓他們保持中立。”
冒頓點點頭,說道:“張先生說得有些道理,但匈奴人向來只懂得打仗,沒有能言善辯之人。”
張良道:“從燕國、代國逃來的一些人,或許能勝任,我可幫單于尋找。”
對於張良的到來,冒頓持歡迎態度,重用和禮遇張良,安頓張良全家。
那些從代國和燕國出逃的下人,被集中起來,張良仔細瞭解這些夏人,從中尋找著有沒有適合作為說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