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通道,是連線關中和洛陽的通道,是當今天下最重要通道之一。
在韓國復國後,在函谷關以東二十里處建造壁壘,成為阻擋秦軍的前線。
三川郡被收復後,崤函通道重新全線貫通,從咸陽到洛陽一路坦途。
皇帝出行隊伍中,除了兩萬士兵外,還有隨行的官吏、內侍等。
這次出行,子嬰事先告之韓信,讓他繼續坐鎮洛陽,勿須一路陪同。
皇帝每到一個地方,有當地官員陪同就行了。
隊伍出函谷關、過壁壘後,沿著官道一路前進,子嬰一路上看到,官道兩旁的農田,所有莊稼皆已收割,偶爾還能看見村落。
這天,子嬰來到陝縣,縣令常灰帶領縣衙官吏、訓導丞曾陶帶領訓導部部分人員,前來城外迎接聖駕。
聽聞大業皇帝要來陝縣,部分百姓自發前來。
在朗衛拱衛下,鑾駕抵達縣城外,迎接聖駕的官吏們齊齊跪下。
百姓見到皇帝,沒規定必須下跪。
自發前來這裡的百姓,原本只有小部分人跪下,其餘百姓看著有人跪了,大部分都跟著跪下。
因為朝廷免除了一年的賦稅徭役,訓導部的人對百姓關懷備至,他們感謝朝廷、感謝皇帝,自願跪下。
鑾駕停下,內侍在鑾駕旁放一張小凳子,皇帝踏著小凳子從鑾駕下來,薄貞跟著下來。
子嬰望著跪下伏地的官吏、百姓們,朗聲道:“都平身吧!”
常灰迎上前,作揖道:“陝縣縣令常灰,率本縣官吏迎接聖駕。”
子嬰點點頭。
隨後,在朗衛拱衛下,皇帝和隨行官員入城。
這次,子嬰並未坐在車駕上,而是騎馬入城,有了馬鐙後,騎馬不再是苦差事。
在前往縣衙路上,子嬰留意觀察著這個小縣城。
所經之處,街道乾淨整潔,百姓夾道歡迎。
因皇帝是騎馬入城,百姓們得以目睹皇帝真容。
大家看到了皇帝那英俊的面孔、那偉岸的身軀。
有些人還感受到,坐在馬背上的皇帝,不怒自威。
子嬰當然不會輕易相信,這是縣城平常狀況,有皇帝要到來,當地官員肯定會提前搞好形象,縣城一早被打掃乾淨。
進入縣衙後,子嬰先向常灰瞭解本縣政務情況。
常灰道:“陛下,本縣所有田地皆已收割完畢,朝廷免除一年賦稅,大部分百姓家裡有餘糧。”
子嬰來到倉庫,這裡有少量存糧。
免除一年賦稅,今年整個三川郡都沒有收取糧食,這是從關中調撥過來的。
子嬰最關心的,是民心歸順問題,打算去柳東鄉看看。
現在時間已不早,明天再去。
在縣衙旁邊,空出一個地方作為皇帝臨時行宮。
大批朗衛在行宮內外把守,對於皇帝安全,郎中令韓談負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