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安穩度過5、60年代米國電影行業的嚴冬,甚至還有資格悄無聲息的和波士頓財團聯姻。
可惜能像華納一樣的,也就這一家。
當年瘋狂攝取利益、紙醉金迷的名利場,只二十年就落地一地雞毛。
這讓本想給雄獅栓一條鏈子,卻沒想到用力過猛,反而就快把自己的獅子狗勒死的米國人不得不預設,當年的反壟斷法案名存實亡的事實。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讓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用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的名義,先後再次建立發行公司。
但這麼多年過去,想拿回利潤穩定的院線,不說米國人自己不敢放的那麼開。
市場也早就被院線公司給霸佔了。
只要你敢進來,保證院線會聯合起來對付那家電影公司。
而且市場失去後,從業人員的急速減少,必然會導致好電影的減少。
加上資本趨利是天性,你不賺錢了,立馬沒人搭理你。
要不是遇到石油危機,米國70年代經濟快速下行。
失業、破產、收入大量減少,使得天然就和經濟呈現反向獲利的米國電影,再次獲得利潤大增的黃金十年。
至於原因非常簡單,米國人手裡沒錢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盡量減少花錢多的娛樂方式。
然後除了健身和戶外運動外,2到4美金的電影,反而成了最便宜的娛樂。
然後資金自然而然的又開始青睞其好萊塢。
有市場、有資金,人才自己就會往這個行業跑。
這種奇怪的經濟模式,未來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都會很清楚、明白的在全年票房增漲上體現出來。
決定放棄米高酶,轉而購買聯美的李長亨,從羅伯斯手裡再次要過拿份裝著影印件的資料夾。
直接就往內部停車場旁的零食店走去。
十來個西方中年人,立馬錶情各異的站了起來。
然後全都雙眼放光,一臉恭敬的看著走過來的這位,身家傳聞已經超過20億。
手中的現金輕易就能買下米高酶和聯美,而且身份尊貴、眼光奇準的超級大佬。
從華盛頓的媒體爆料說,亨利李居然自己拍完了一部電影,並且在倫敦、港九僅僅只買了11家劇院,就花掉五千萬美金的事情後。
瞬間就震動了整個好萊塢。
米高酶的人只用兩天時間收集訊息,就由老總親自帶隊,半個高層全飛到倫敦,希望能和李長亨談一次,以確定那訊息到底是不是真的。
然後聯美的人沒任何意外的,也跟著跑到了倫敦。
“誰是聯美的人?”
這話一出,聯美的人臉上立馬露出失望表情。
可沒等米高酶的人高興幾秒,李長亨就對聯美的人說道,“4500萬全資收購沒問題,但我不承擔任何債務。
你們要是覺得沒問題,就可以和我的律師團隊商量正式的合同。”
聯美的人你看我,我看你的猶豫了片刻,才小心的問道,“sir,那我們這些人的去留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