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38 這才是人才

甚至有人直接喊出明天大年初一,就發行5萬份報紙的聲音。

要是連初一這種出門人群,很少關注新聞的日子都能發行5萬份的話,那麼在上班期間,不說20萬份,10萬份真不是夢。

方展博在心裡算了算自己手上,還剩下的120萬港幣,很快就決定保守一點。

每天增加1萬份,直到飽和為止。

而且和李長亨擔心的不一樣的是,方展博這傢伙在和律師討論過後,確定沒有法律問題後定下的銷售方案。

並不是逢人就送,也不是放在報亭任由人去拿。

而且頭三天真正免費期間,所有去報亭買報紙的人,只要買了任何一份報紙,報亭的商販就會送他們一份新版的《時聞早報》。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等於寄生在全港所有報社的身上。

避免被根本不看報的人反覆、浪費似的十份、百份任意拿走。

報紙只有進入有讀報習慣的人手裡,才能讓報社清楚真實的發行量。

想打廣告的商家才會真的放心買廣告位,才能真正體現出《時聞早報》真實的廣告效率。

要不然,就算商家的反應再遲鈍,也能在一個星期、一個月後,知道知道花的錢到底值不值。

所以拉攏保亭就成了必然的一步。

方展博在和李長亨討論過後,確定的銷售計劃,看似免費,但其實也不算真正的免費。

有讀報習慣的人,一般來說至少也是個不在乎每個月,差不多需要支出6港幣的工薪階層。

這種人在這年代就是消費的主力。

而此時港島的大報社的報紙,一份報紙成本8分左右,售價卻是15到2毛。

然後報紙免費發行的三天後,所有合作的報亭會收取每個月1港幣的會員費。

也就是說報紙是免費的,但想看《時聞早報》的人,只需要每份報紙付出33分錢給保亭,就能拿到報紙。

而這33分,反而比報刊每賣出一份報紙的純利潤,還要多1分錢不到。

以2萬份來算,86家報亭的總盈利是660港幣每天。

平均每家每天賺77出頭,一個月就是230港幣。

光賣《時聞早報》的利潤,就比的上一個中等收入的打工仔。

而要是要是每天買5萬份的話,就是575港幣。

報亭的經營者可不傻,雖然沒法確定收益的情況下,有一份免費的報紙當成其他報紙的促銷時。

至少會試著讓《時聞早報》,在他們報亭試賣一個月,或者最少一個星期再看看自己賺到的錢是不是變少了。

而且誰都明白,一種東西便宜至少6倍後,就會吸引大量以前不看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