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一旦缺油,就能輕易利用這些原油,從米國正府,紐約正府獲得政策上的優惠。
而且,推出開通花旗銀行卡,就能享受到95折優惠,或則其他不會引起反壟斷限制的活動。
全米國未來一年下來,不說增加幾百上千萬的新客戶,但幾十、上百萬還是沒問題的。
光這一條,就足夠花旗不得不用換股來買下李長亨手裡的油。
這就是說,自己先買下5%一下的股份加入花旗,然後再談原油的話。
未來談判不僅能面對面,在短時間內談成,同時保密措施也更強。
還能裝出自己因為是花旗股東,而不得不偏向花旗的假象。
到時候,自己先示好的情況下,要求增持更多股份的要求,或許會更容易。
而且李長亨很快就想到,既然僅僅一個晚上,花旗就表決透過了讓自己加入的決策。
那就是說,在石油危機還沒爆發,不涉及原油的情況下,花旗內部肯定出現了自己不知道的權力競爭。
至於到底是什麼問題,李長亨雖然沒發猜出花旗股東們的全部想法,但第一個念頭就是,找泰勒確實找對了。
當初幫助玻音的舉動,還真得到巨大的回報。
不過李長亨也明白,更大的原因還是,自己對玻音的用處更大。
至於泰勒是不是想邀功,或者給自己設下陷阱的問題。
李長亨只思索了幾秒就否掉了。
合作的主動權在他這邊,而且對島國經濟動手之前,具體計劃自己半點都不會透露出去。
還有在無法預知石油危機會出現,而爆發經濟危機的前提下,花旗就算想撇開他,獨自制定針對島國的計劃。
也會很快發現,想對一個經濟正在加速上升,並且工業生產總值世界第三的經濟體下手,絕不是一家銀行,靠發現幾個經濟漏洞就能打垮的。
而打不垮,你就只能老老實實的買漲、憑藉本事跑贏股市增長速度,來吃經濟增長的紅利。
既然陷阱的機率不大,那麼泰勒也不會傻乎乎的,在沒確切結果時,就忽悠他。
畢竟自己想對付泰勒,只需要在和花旗合作時,輕易就能逼著對方把泰勒調去坐冷板凳。
然後花旗真的賺到幾千萬美金,都不用他提出來,想維持良好關係,繼續合作的花旗,自己就會辭退泰勒。
一旦泰勒沒了花旗副總裁這層身份,他就是能被李長亨隨意拿捏的棄子。
而且當初沙漠土豪們買飛機時,光提成泰勒就拿到至少200萬美金。
更別說,還有職位和地位上的提升。
也就是說,花旗比自己想象中,更希望自己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又或者說,自己這幾年的成就,讓華爾街的精英們認可的同時,也擔心未來雙方會因為利益的糾葛,而成為敵人?
想到這,李長亨頓時笑了起來。
雖然有點自誇,而且就算明知道這種想法不靠譜,但心情卻莫名其妙的很爽起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