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704 捱打了才直到疼

從李長亨入股因特爾,並且獲得51%的絕對控股權之後。

因特爾初期獲得計算器的代工合同,幫李長亨賺裡好幾億美金的同時,自己也得到10%的存利潤,也就是幾千萬美金的盈利。

一年不到,因為島國企業加入競爭行業,李長亨開放裡專業級計算器的技術授權。

可以隨意生產、銷售、研發計算器。

之後更是幫因特爾牽線,為英格蘭貴族們成立的家電產品,生產專門設計的處理器。

兩大業務的獲得,輕易就讓因特爾進入了比現實時空裡,更快、更穩妥的發展期。

市值更是從一開始的幾百萬,到幾億,再到現在的28億美金估值。

不過,知道未來大致發展方向的李長亨,從一開始就並不看好計算器的前景。

可惜,當初簽訂合同的時候,他就保證過不干涉因特爾的發展策略。

只有在因特爾面臨重大失誤,比如虧損的時候,才有權介入公司。

不過從長遠來看,李長亨其實是希望藉助三個創始人的失誤,來凸顯自己對市場的判斷。

以便用溫和的手段,讓三個創始人自己交出權力,真正獲得因特爾的主導權。

而不是利用股份,強壓創始人,導致雙方良好的合作關係出現裂痕。

當然,李長亨要是能夠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因特爾這一家公司上,他早就開始謀劃公司權力了。

可惜李長亨不可能花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專注於因特爾的發展。

而且一個很無奈的事實就是,就算他開了外掛,也還是受到全世界整體技術水平的制約。

所以,這兩年以來,李長亨不僅當甩手掌櫃,還眼睜睜看著因特爾就算有了先發優勢,也一直極力壓低生產成本。

最後還是不斷被寧願虧本,也要爭奪市場的島國企業,利用成本優勢,不斷壓縮因特爾的盈利。

以至於因特爾這兩年雖然還是佔據了計算器,至少4成的份額,但明眼人都知道,因特爾的好日子,很快就會過去。

加上計算器這東西,不管如何研發,也只是個便捷計算工具而已。

不可能像電腦一樣,擁有幾十年的研發、升級潛力。

想短期之內擺脫這種困境,要不自己研發出新的產品,要不就只能求助於李長亨。

可因特爾的三個創始人心裡很清楚,李長亨可不是善人。

想從他手裡拿到新的盈利產品。

先不說有沒有,光當初入股的時候,已經給出了51%的股份,就讓羅伯特三人,寧願死撐著,也不想再給股份給李長亨。

既然不甘心減少自己的股份數量,那就只有繼續深挖計算器的潛力。

一邊期待著公司的研發團隊,能夠在短時間內研發出新的產品。

可惜,羅伯特三人說白了,也就是比普通人聰明很多的正常人而已。

新的產品要是有那麼容易研發,因特爾就不會有一段十幾年的低潮期。

甚至未來米國人能打贏,已經佔盡優勢的島國電子企業,除了產業升級和島國人壓錯技術外。

靠的還是米國官方,用政治、軍事、金融等等手段,把整個島國都打了下去。

要不是80年代,米國以國家名義出面,制定反傾銷條例,並且在半導體行業,強壓島國必須留20%的市場給米國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