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電影公司的負責人餘常明,帶著今天白天趕過來的冉新明、關樹傑和6個內地來參觀大鬧天宮電影,在港島是否受歡迎的同志。
檢票進入北角佔地3600平米,能坐下1600人的劇院。
剛坐下,餘常明就笑著對冉新明等人解釋道,“亨利李先生今天在阮老闆的酒樓,請了十幾個英格蘭頭頭吃飯。
為的就是回謝他們,在引進內地動畫片的事上沒設定障礙。
要是今天這部大鬧天宮熱映的話,今後港島的電影公司對亨利李先生,大概是又愛又恨,卻又無能為力了。”
看著快坐滿的劇場,一臉高興表情的冉新明等人,聽到這話頓時無奈的笑了起來。
既然能被上面派來考察,冉新明這些人就算不是專業的,但來之前至少也多多少少看過不少資料,也算初步瞭解一些港島電影的情況。
票房破5百萬的電影,倒是出現了,可其他票房前十的電影也就1百萬到3百萬之間。
也就是說除了一、兩部導演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票房會爆炸的電影外。
其他的電影就算大賺,頂多也就賺一兩百萬而已。
當然,按照此時港島一棟銅鑼灣的100平米房子,也就22萬左右,一兩百萬也是一筆鉅款。
可這錢和導演、演員、幕後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整個劇組任何人,拿的全是固定工資,就算票房大爆,像導演也僅僅只是多拿一倍工資的獎金而已。
其他人,電影公司好心發個100塊錢的紅包,再請大家吃頓好的就算不錯了。
所以對無數電影創業者來說,一旦動畫片票房大爆,就意味著至少有1層本來就掙扎在底層的從業者,用不了一個星期就別想再開工。
可對於電影公司來說,他們其實也不願意看到動畫片大賣。
原因很簡單,市場和觀眾就那麼多。
就算每年的票房都在增加,觀看人數也在變多,可一部動畫片要是搶下1百萬的票房。
就意味著同期播放的電影,就少賺了1百萬。
還有個更麻煩的問題就是,不管哪個年代,劇院都是大爺。
自身有電影院的電影公司還好說,反正他們家大業大,電影賠錢還能從劇院這邊撈回來。
而且就算都賠錢,也不會傷筋動骨。
可像長城電影公司一樣的單純的電影製作公司,電影想上映,不是和劇院分票房,而是先付一筆錢,來包下劇院。
什麼意思呢。
拿北角這家劇院來說,長城電影公司想在這裡上映自己的電影。
一個月就得給劇院12萬港幣,中環900平米的劇院又得8萬港幣。
要不是李長亨給了他們7折優惠,不管港島政f是不是打壓他們,光每個月7家劇院的包場費,就得72萬。
不打折的話就得過百萬。
而且隨著票房不斷破紀錄,劇院包場的費用,從李長亨拿到這7家劇院後的三年裡,大概漲了6層左右。
普通的電影公司,要是沒足夠的信心,真心包不起劇場。
所以很多公司,一般都是包個一兩個星期。
要是票房不好,乾脆上映三天就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