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亨利李可是說過,除了古玩之外,只要有好東西,就算每年一千萬美金他也捨得。
可想了老半天,卻又想不出僅僅只是藍寶石出口而已,為什麼要拒絕?
李長亨見冉新明表情不定,目光有些發散,一看就在沉思。
瞬間就反應過來,自己說錯話了。
齊魯藍寶石雖然早就被當地人發現了,但絕大部分因為含鐵量高,藍的發黑、發暗。
加上在沒加工、拋光之前,藍寶石原石看起來僅僅只是個藍黑顏色的石頭而已。
而且因為數量多到,農村孩子隨意都能在山裡、河裡撿到很多當成石子玩具,甚至齊魯藍寶石被外國人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好多年。
並且價格不斷飆升,真正出名了這才讓內地意識到,自己被人佔了天大的便宜。
所以李長亨一看到冉新明,拿出指甲蓋大小的藍寶石時。
下意識就認為他這是想讓自己想想辦法,看看如何能提高齊魯藍寶石,在國際上賣不出價錢的窘境。
沒錯,雖然真正炒熱齊魯藍寶石,得等到80年代,但沒多少年就是賣不出好價錢。
原因很簡單。
這事就和北極熊手裡的鑽石礦一模一樣。
在原礦還不出名,僅僅只是西方的珠寶商收購、打磨、出售的時候,北極熊的鑽石、兔子的藍寶石的價格其實都挺不錯。
甚至因為產量大,出極品的機率也相對來說很高。
所以西方的珠寶商賣很容易囤貨的同時,用一部分寶石炒熱價格。
可等到北極熊和兔子意識到,自己的東西被人用白菜價格買走,再用比黃金貴十幾、幾十倍的價格賣掉,而開始自己掌握之後。
價格很快就直線下降。
道理很簡單,極品鑽石、藍寶石雖然是稀缺品,但放在之整個世界的礦區來說,除非是獨一無二,否則其他極品寶石可不是無可替代。
既然沒法再獲得暴利了,西方的珠寶商當然會下意識的就打壓西伯利亞鑽石和兔子的藍寶石的價格。
甚至,明明都是鑽石,居然單獨把北極熊的鑽石列出來,幾十年一如既往的極力貶低、妖魔化。
所以說,什麼產量大、總體色澤不好都不是問題,畢竟金伯利和非洲其他鑽石礦的產量,其實一點也不低。
甚至倫敦鑽石集團總部的鑽石庫存,得用百萬顆來計算。
但人家能屢屢賣出高價,常年穩步漲價,最直接的原因只是因為議價權,和鑑定標準都掌握在歐美人手裡。
而這是一筆涉及到每年幾十、上百億美金的鉅額財富。
所以就算兔子的藍寶石中,一樣能出極品寶石,可最後的結果就和北極熊的鑽石一樣。
會被整個歐美的珠寶商,找出各種理由來定義為次等品,以避免兔子搶了他們的市場和利益。
僅僅一句,海藍才最珍貴,立馬就讓深藍色的齊魯藍寶石變的不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