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李長亨居然敢承諾賣護衛艦給砂特,納賽爾的呼吸都粗重起來。
以沙漠地區的工業能力來算,別說護衛艦了,就是大一點的漁船他們都造不出來。
而且即便肯用錢砸出個造船廠,不說技術的來源,以澀列人也一定會千方百計的阻撓。
更別說石油危機之前的沙漠土豪們,也僅僅只是土豪,還沒進化到能儲備幾百、上千億美金不動的神豪級別。
現在F14已經進入了砂特,要是再獲得護衛艦,軍事實力上很快能直追以澀列。
要是能一次性搞定一支4艘導彈護衛艦,加上十幾艘近防炮艇組成的艦隊,這支海軍基本上能在阿拉伯海地區橫著走了。
而李長亨敢如此承諾,除了盯上砂特的大量美金,還有石油外,還因為米國在未來為了拉攏砂特,會主動把先進戰鬥機和武器裝備買給他們。
M1坦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F15重型戰鬥機、至少2500枚常規導彈。
可以說只要砂特願意買,米國人除了核武器還有大型艦艇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敢賣。
而且未來很多時候,還是米國人逼著砂特買,因為在石油領域砂特人賺到的錢真的太多了。
以至於他們敢在沙漠裡,建起一座又一座的現代化的城市。
如此有錢,米國人當然想盡辦法從砂特人手裡撈回一些。
最容易放開購買限制的,應該是裝甲車、坦克和各種輕重武器。
而護衛艦的數量肯定不會超過4艘。
加上只批准即將退役的型號,幗會透過的機率應該不會低,而且時間肯定會以5年、10年來計算。
如此長的時間,足夠李長亨和米國各大軍工集團發力,遊說一部分持反對意見的參議員。
至於以澀列人的不滿,無非就賣更多的武器裝備給他們就行。
而兩頭賣武器,才是一個合格軍火商應該做的。
有了軍艦的誘惑,納賽爾哪裡還有心思打高爾夫,急匆匆的就飛回國。
而李長亨則立馬飛回米國,第一時間召集眾多石油集團的各個大佬。
大家利益一致,很容易在大方向達成合作協議,至於細節方面的問題,那就交給下面的人。
不過,不僅李長亨明白很多事情根本不可能達成一致,其他的石油公司同樣明白,大家需要的只是開啟進入沙漠地區的鑰匙。
其他的,那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隨後,李長亨就提議加大對伊郎的援助。
此時的伊郎還處於巴列維王朝的統治中,因為敵視紅色北極熊的原因,米國人在70年到79年這一時期,可以說比對待以銫列都要上心。
不過這次F14大雄貓進入伊郎,就遇到了F15戰鬥機的競爭了。
李長亨本意上是不願意F14進入伊郎,因為要是一切沒出意外,伊郎政權更替基本上還是會發生。
現在對伊郎有多好,未來米國人就會又多敵視他們。
F14戰鬥機要是真的進入伊郎,沒人知道米國海軍還敢不敢繼續下大力氣,花大量的資金改進F14的後續型號。
當然,即便李長亨知道後果,也不得不做做樣子,讓格魯曼公司和通用集團的F15競爭一番。
最後格魯曼獲得了,獨佔以銫列和伊郎戰鬥機市場的承諾,才主動退出對伊郎戰鬥機市場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