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布桑礦業公司是一家19世紀淘金熱出現時成立的,家族性質礦業公司。
規模一直不算大,但因為幾代人都只從事挖礦行業,在業內有不小的名氣。
三年前,還是老布桑掌舵布桑礦業時,他兒子小威爾斯布桑做了一個夢。
當然所謂的夢和後續的故事,都是小布桑自己在前不久和布萊克礦業的人談判時主動說出來的。
夢裡他見到一座像4根手指一樣的山峰下,蘊藏著以百萬盎司計算的黃金。
這本來沒什麼。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威爾斯自己一開始也沒怎麼在意,但夢裡的畫面還是很清晰的印在他腦海裡。
直到兩年前他看到一張由地理雜誌發表的照片,和他在記憶裡的畫面一模一樣,威爾斯頓時激動的收拾行李飛去了印尼。
這可能真的是天意。
又或者威爾斯早在很久之前,無意中看過那張照片卻沒在意或者忘了,等到在夢裡回憶起來,這才誤以為自己是夢到了。
或者是得到上帝的指引。
而第三種可能,則是威爾斯只想把自己的故事,講的更加有傳奇色彩,來吸引投資者。
不管是什麼原因,總之威爾斯第一次去印尼尋找金礦的結果有些差強人意。
送去哥倫比亞大學的樣本,就和李長亨瞭解的一樣,金礦含量不高,礦區又在雨林裡。
過高的開採成本不足以讓老布桑,或者其他資深從業者冒險賭一把。
隨後兩年前石油危機一爆發,老布桑面對著自家旗下的幾個礦場,急速升高的人工費和開採費,心焦不已的同時。
又因為年紀大了,僅僅累了幾個月,在某天晚上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這對本來就艱難運營的布桑礦業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加上銀行加緊收回貸款,威爾斯先是變賣了自己名下所有財產,又借了不少錢,才交夠了繼承稅,拿到了自家礦業公司的全部股份。
但那之後,威爾斯不得不變賣了大量資產,才保住了公司。
但僅僅半年過去,布桑礦業就從一箇中型礦業公司,變成了個即將破產的垃圾公司。
也不知道威爾斯布桑是走投無路,還是真有信心。
在看到一個叫麥克阿斯塔發表在礦業雜誌上,關於自己對印尼礦業分佈的分析文章後。
威爾斯把手錶賣了,車賣了,房子也賣了,搬去女友家居住的同時。
帶著最後一筆16萬美金,飛去了印尼找到畢業於牛津大學,又在採礦行業風光過一段時間的麥克阿斯塔。
合夥繼續開發三年前那座金礦。
現在看來結果或許還不錯,至少這個故事應該打動和吸引了不少人。